【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11课.pptVIP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11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课件:第11课

春 雪 韩 愈 新年①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 ①新年:阴历正月初一。 【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幼年家贫,刻苦好学。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因上书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和柳宗元等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说理透辟、文辞精炼,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追求新奇,有时流于险僻,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在漫漫寒冬中盼春的人们非常焦急。“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次句“二月初惊见草芽”写直到二月人们才看见小草发芽。“初惊”写人们见到草芽的情态,极传神。“惊”字刻画出见到春天来临的惊讶、欣喜的神态。“初”字又含着对春来迟的不满、惋惜。三、四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写白雪却等不及来迟的春色,她“嫌春色晚”,于是纷纷扬扬飘洒起来,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但诗人却可以想象出一片春色来。这两句富有浪漫色彩,可称神来之笔。 “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有灵性。雪花飞舞,说明天气尚寒,所以未有芳华,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来得迟,才作飞花,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意,构思奇妙。 此诗咏春雪,构思新奇,是别开生面的作品。 (2016年高考天津卷)(原文在第十课上) 17.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比如修辞角度、感官角度、遣词造句角度、选出角度等等。一般先从修辞角度思考,修辞效果即可。 【答案】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命题立意】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 【解析】 题干问的是“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既为“多重”,可见答案不止一点,思考的时候应多角度进行。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写母语的内容,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意蕴。 【答案】 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 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 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 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 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 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命题立意】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学习文章在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2.熟读课文,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线索,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增强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 2.解释词语 (1)施与:以财物周济人,给予(恩惠)。 (2)生杀予夺:指反动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大权。 (3)横七竖八:有横有竖,杂乱无章。 (4)三差两错:指意外可能发生的错误。 (5)不假思索:形容说话做事反应敏捷。 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左联的工作。抗战期间,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941年奉命赴香港创办《华商报》。后到重庆任《新华日报》总编辑。1946年在南京梅园新村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 夏衍一生著译丰富,电影、戏剧、杂感、电影评论、报告文学的写作均有较高造诣。他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狂流》《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 5.了解背景 “包身工”是旧中国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青少年,由包工头骗到工厂、矿山做工。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包工头所有,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于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起来反抗,粉碎自己身上的枷锁。文章以“包身工”为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和对那些青少年奴隶的深切同情。 6.开阔视野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