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考化学一轮优化复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ppt课件 (共79张PPT).ppt

2017-2018高考化学一轮优化复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ppt课件 (共7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高考化学一轮优化复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ppt课件 (共79张PPT)

[跟踪训练] 下列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 C.玻璃、水泥和陶瓷,其成分中均含有硅酸盐 D.Si3N4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用于制造发动机 解析:选B。SiO2不导电,光缆传输信号的原理与导电性无关。 结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命题热点。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 视角2 追踪命题热点 例2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 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是Li或Si,非金属元素是Si,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最高价氧化物SiO2能与HF溶液反应,B、C两项错误;Si的非金属性小于C,氢化物的稳定性CH4>SiH4,所以只有A正确。 【答案】 A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 视角3 易错易误剖析 例3 A.Na2SiO3      B.Na2CO3、Na2SiO3 C.Na2CO3、SiO2 D.SiO2 【常见错误】 选C 【错因分析】 (1)常见错误分析 错选C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意识到高温下充分灼烧时,Na2CO3和SiO2还能够继续反应生成Na2SiO3,从而造成错选 (2)其他错误分析 本题还容易错选B,原因主要是没有理清各物质量的关系,若只注意到题干“足量CO2气体”,误以为SiO2和Na2CO3反应时Na2CO3有剩余,从而错选B。 【正确解答】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发生反应:2CO2+Na2SiO3+2H2O===H2SiO3↓+2NaHCO3;加热蒸干高温灼烧时发生反应:H2SiO3 H2O+SiO2, 2NaHCO3 Na2CO3+CO2↑+ H2O; SiO2+Na2CO3 Na2SiO3+CO2↑,各反应物存在如下关系,H2SiO3~2NaHCO3,H2SiO3~SiO2,2NaHCO3~Na2CO3~SiO2,由上述关系可知,最后所得固体物质是Na2SiO3,故选A项。 【答案】 A 高纯硅的制取实验 高纯硅在科技进步、信息革命、新能源研究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类考试中,有关高纯硅的制取问题,一直是命题的热点。 [典例探究] 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 SiHCl3: Si+3HCl 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 ℃反应制得纯硅,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 ℃)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 ℃)和HCl(沸点-84.7 ℃),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