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共209张PPT).pptVIP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共20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命题规律探究 题组分层精练):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共209张PPT)

2.(2017广西桂林、崇左二模,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晚 泊① 陆 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②空。 [注]????①陆游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 任西行途中。②堞:城上的短墙。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入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入题写“晚泊”。 C.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D.即使是夜泊,邻舟乞火、船夫祈风,也渲染出热闹的气氛,烘托诗人愉悦的心情。 E.尾联“空”字用得妙,以景结情,渲染出萧索的气氛,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结合。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CD(选对一项给3分,选对两项给5分) (2)①首联自慨身世如转蓬,表现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②颔联想象入蜀的艰难,寄寓了自 己身世坎坷、世路艰难的感叹;③尾联寓情于景,感叹自己无法再在前线战斗,壮志难酬。(每点 2分) 解析 (1)C.不是实写,是遥想。D.“诗人愉悦的心情”错,诗人的心情是黯然的。 (2)结合诗歌各联分析情感,注意答题模式。 3.(2017贵州遵义二模,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新夏感事① 陆 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1163年)夏,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 ②兼旬:二十来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景抒发对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B.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此时已是百花谢尽而绿树成荫,满眼一片新绿,故作者称其为新 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 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写得有些癫狂,“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 自己将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 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反映出当时政治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 与欣喜。 (2)全诗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 答案 (1)BC(答B给3分,答C给2分) (2)①在新夏充满生机的一片新绿中透出日长无事的娴静之情;②于深山四月听到莺啼的喜悦之 情;③对圣主下诏通言路可能带来天下太平的期待之情;④对高宗时秦桧当权误国的不满。 解析 (1)B.作者并没有借此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C.作者在立夏时才听见黄莺的啼叫,是因 为作者借居之处是深山之中的古寺,山深林密,物候稍迟。 (2)题中要求“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故在答案中必须出现新夏之景的描述,格式为“景物描 述+情感”。同时景物只是一个触发点,那么诗歌中感事的其他情感也要答出,注意联系注释、 背景及作者生平。 4.(2017四川雅安三诊,14—15,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水龙吟 苏 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间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 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注]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 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 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烦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 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 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 舞”的缥缈美景。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 D.“飘堕人间”三句,词人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堕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 细”的贫困的贬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