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VIP

【3年高考2年模拟】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年高考2年模拟】人教版新课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课前演练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前演练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前演练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前演练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前演练 重难突破 栏目索引 课标版 语文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课前演练 1.?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 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 机盎然。 (2)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 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与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 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解析????(1)要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能够结合诗句分析,分析 应扣住“翠绿的泉水”,然后答出“生动传神”的效果或者答“表现出诗 人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答题时最好分条,特别要答出“从容不迫,悠闲自得”或“恬淡闲适” “淡泊闲散”的心境,同时还要答出“百无聊赖”或“失落、无奈、落 寞、孤独”等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①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 (2)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答案????(1)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 人,构成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手法上看:①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 一声”是耳闻。②从动静结合的角度,“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 楼”是静态。 (2)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 面愁容;家乡的鲈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 情于物,融情于景,“鲈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 之意。 ?解析????(1)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 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 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 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现,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 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 吸引,忽然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循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 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 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笛音竟使闻者如此黯然神伤。 (2)全诗通过诗人望中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颈 联写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历历可辨:竹篱边的紫菊,一丛丛似开未 开,闲雅静穆;水塘里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 谢,正是深秋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 形象传神。目睹眼前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满塘的莲花,使人顿生红颜易 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 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之心——写菊而冠以“篱” 字,取意正在于此。尾联抒写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 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京城这是非之地,所为何来!“鲈鱼正 美”,用西晋张翰事,表达故园之思和退隐之意。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片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 3.?答案????(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四百年前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 如今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 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 是人非)的感慨。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 的意蕴。 ?解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