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细数手机圈浮夸炫技风?营销炒作猫腻多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上传时间:2015/11/4?21:13:00论文作者:未知?
?
讯:这些年来,手机行业的竞争日益胶着,每一个厂商为寻求产品卖点,都开始选择在自己的产品上进行大量技术、功能的创新。指纹识别、压力触控、眼球识别、眼球滚动、边缘触控、声控拍照、悬浮预览、手势翻页......等各类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
其中不少创新既实用又优雅,但一些技术创新则沦为了营销卖点,纯属浮夸炫技。那些浮夸炫技的功能一开始用户会为了尝鲜而反复使用,发觉其中的猫腻之后,只会敬而远之,从此雪藏。
浮夸炫技已成风,营销炒作都是通病
回顾几款当时看来酷炫无比而且被当成广告卖点的技术创新,如今都已偃旗息鼓。
第一个就是眼球滚动技术。这项技术由某家国际大厂运用在自己的第四代旗舰机上。这项技术的目的是人手可以无需进行页面的上下翻页,只需要死死盯着一个点然后如“斗鸡眼”一般上下移动自己的头,实现翻页和滚动功能。这个技术最大的死穴在与识别成功率低,滚动眼球时整个人也如小丑一般,眼球也极不舒服。
第二个则是声音拍照技术。这项技术笔者外出爬山时在朋友的那款国产某品牌千元机上发现,专门用于自拍。当时那位朋友借走了笔者的自拍杆,不连接蓝牙便开始对着手机大喊“茄子”,手机便实现了声控拍照。这位朋友自己拍的起劲,旁人却都哄堂大笑,而且纷纷也大声喊起了“茄子”,给朋友拍了十多张照片。最后朋友十分无奈,只能放弃。
第三个则是手势翻页、悬浮预览技术。这两项技术在大量国内外智能机上都存在,看电子小说时,只需要用手如翻书一般抚过屏幕,就可以实现自动翻页。而悬浮预览则是无需手机接触屏幕,只需悬浮点触便可进行操控。这两项技术看似高大上,实则尝试一两次后便会放弃,因为触控不灵敏,动作幅度也太过夸张,很不方便。看电子书时仍然乖乖用原有的翻页技术进行操作。
第四个则是眼部识别技术。眼部识别的安全验证技术本来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技术创新,相比指纹识别而言,安全性也更高。但某几大国产手机厂???在做这项技术时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个眼部识别的识别框,眼球对准识别框之后,才能开始识别。这项技术使用时看似非常有科幻片的既视感,但在地铁、公交、工作单位等场合使用时,反而给人心理障碍——旁人总会投来一样的眼光,让你不好意思再使用。
第五个则是边缘触控技术。这项技术被一家国产老牌通信巨头在自己的一款“无边框”(实际上就是3D玻璃做的不如三星S6?Edge那么夸张)手机率先使用,其中有着各种单指、双指、三指操作手势,繁琐不说,误触几率也很大,用户在开始的一周尝试试用之后,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到传统的操作方式。
......
这类技术不甚枚举,这些技术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都被运用在营销广告之中,品牌方做广告时很high,但用户使用过后却是索然无味,新鲜一两次后最终选择放弃。
其中每项技术看起来都非常的酷炫,但使用起来却没有那样舒适、自然,没有解决用户刚需。学习成本高不说,而且还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要解决真实需求:用户舒适才是王道
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在最近的一期名为《被玩坏的智能化》节目中谈到,好的产品一定要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恰当的产品形态,去解决一个真实的需求。
何为真实的需求?更简单、更傻瓜的交互、方便快捷的操作这些都是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的真实需求。在使用技术创新时,用户要感受到舒适、自然、不别扭,要愿意长期使用这一项技术。
同样是眼部识别,微软的旗舰机Lumia950会选择去掉眼部识别框来做,这其实便是洞悉了用户的心理障碍。虽说识别时间还是较长,但总体来看这项技术从人机交互的角度来看,微软做的是最成熟的。
同样是边缘触控,小米的小米4C则只去做边缘双击返回、单机拍照这两个功能,功能少,但对于大屏手机而言,却都是较为实用的功能。虽说小米4C的边缘触控误触几率还是较高,但相对前文中提到的那款手机而言,确是做的恰到好处。
同样是安卓三按键,魅族最新的M-Back却只需要在一个Home按键上完成。不花哨,够简洁,用户习惯之后颇有回不去的感受。相比以前的Smart-Bar而言,更加值得称道。
同样是压力触控,iPhone6s的3D-Touch可以重压滑动用于进入多任务界面。这个点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双击Home键的使用几率,对于用户而言,心理上会更加依赖。
这四个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花哨,用户用的舒适,这才是产品的王道。
真正的技术创新:感受不到技术创新
不花哨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从极致的角度来看,其实以上四项技术创新都不够极致。王自如这些年来曾经多次在主持节目时谈到一句话——真正的技术创新是要人感觉不到技术创新的存在。
指纹识别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安徽省(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地理真题试卷(含详解) .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三年上学期数学教学进度参考表 .pdf VIP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ABB)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上海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pdf VIP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全册教案.pdf VIP
- 2024年首届全国工程监理行业知识竞赛题库.pdf VIP
- 丁立梅父亲的菜园阅读训练及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七年级英语秋季开学第一课(全国通用)(课件).pptx VIP
- 发展党员全流程培训.pptx VIP
- 2025年秋季1530学生安全教育记录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