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docVIP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十二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先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学识丰富者优柔寡断。然后详细叙说“从前有一人”知识愈益增多却愈感无知的过程。最后以不知蝉的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啁啾(zhōu jiū) 喈喈(jiē) 翌日(yì) 宽宥(yòu) 弥补(mí) 臆断(yì) 窒息(zhì) 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毋宁(wú) 愕然(è) 笃信(dǔ) 嗣后(sì)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信步而入:随意走进。 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饶,丰富。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我娱乐。 无所不晓:没有不知道的事。 2.近义词 臆断·决断 两个词都有“做决定”的意思。区别在于:“臆断”指凭臆测来断定,根据不足,多用于贬义;“决断”多指决定事情有魄力,能拿定主意,是褒义词。 3.成语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迥,远。 四、文学常识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他通过思索意识到:假使牧童未从此地路过,他将永远不会晓得,自然界有两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 剖析:作者从牧童的笛声中,认识大千世界的复杂性,说明了正是由于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思考才懂得知识是有限的。 2.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剖析:小小的蝉鸣声尚不知出自何处,怎不感到知识的缺乏?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有多少种发声方法,怎能说得清、道得明?说明了世间万物尚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3.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出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剖析:以“手心”和“遥远天际”的对比,表明不了解彗星成因毫不足怪,应予谅解,在谦虚、恳切之中又含着某种自信。 二、重点语段 “从前有一个人”至“难以想像的方法”。 剖析:这一段作者举例说明知识是有限的。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作者没有讲述多少高深的道理,而是以一个“生性好奇”对声音感兴趣的人来举例,逐层展示大千世界,万物当可为乐,一个人对声音的学问当不能穷尽,更何况其他。作者在此依次写出了各种声音。如:鸣叫——笛声——小提琴——门框锁链声——敲击茶杯声——蟋蟀叫声——风琴、喇叭、笛子声——口琴声——蝉鸣等,说明还有许多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本节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琐碎的举例故事化,读来饶有情趣,在行文中不断丰富作者的观点。如:“凡是像他一样具有智慧和好奇心的人”会感到对世界理解认识的茫然。作者在举例时还注意了详略得当,有所侧重,一是详写了牧童吹笛,引发了少年的好奇心,说明正是对世界的好奇才有了探究的兴趣,才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二是详写了对蝉鸣发声的原理和部位的思考,这位“好奇者”捉到一只蝉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堵住蝉口,按住蝉翅,翻转蝉体,折断软骨,针刺蝉壳,却使他百思不得其解,蝉鸣声究竟来自何处,“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从此他再也不以为自己是无所不晓了。这一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我们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充满了对新事物的探究、渴望,就会发现自身的渺小,知识海洋的浩瀚无垠。 审美鉴赏 用例典型 生动形象 文章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用例颇为典型。叙说这个事实时,文章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故事出于说明的需要,始终突出知识愈多愈感无知的一面,但在许多细微之处也有精心的考虑:如开头交代他“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他的无知,比如不知笛、琴,提供了恰当的环境依据;尽力写出琴、笛的形象特征,充分表现了故事主人公的孤陋寡闻和强烈的好奇之心,细腻地写出他的探索行动,如对蝉的全方位研究,显示了他急于摆脱无知状态的心理;等等。构思寓言式故事,借用典型事例说明问题,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阅读全文,读者始终保持着浓烈的兴趣。 1 1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