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下空间工程渗漏治理技术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空间工程渗漏治理技术汇总

地下空间工程渗漏治理技术(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屋建筑越来越多。为减少占地,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房屋建筑在越建越高的同时,还大量向地下延伸和扩展,使地下室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形成了庞大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工程越多,防水面积就越多;地下建筑越深,防水的难度就越大。地下空间工程防水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行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其中强性条文规定: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应采取其它防水措施。随着建筑防水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下空间工程防水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但由于地下空间工程条件苛刻,工程所处环境、位置的特殊性,受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整个工程质量来看,渗漏仍是地下空间工程质量中最为突出的通病之一。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2004年至2008年受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案件中,属于防水工程质量的案件占到25%左右,201 1年工程渗漏的案件则上升到司法鉴定工程质量总案例的第二位,其中70%是地下空间工程渗漏的案件。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近三年来遇到的技术咨询案例中,80%是地下空间工程渗漏的案例。大量工程案例证明地下空间防水的质量仍不容乐观,彻底杜绝渗漏仍任重道远。 许多造价高昂、表面靓丽的建筑物,其地下建筑却渗漏严重,湿渍连片、斑驳破旧(图1~7)。 由于工程出现较多渗漏,专业防水堵漏施工队伍生意兴隆,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防水堵漏“游击队”(图8)。 一、地下空间工裎渗类型? ? 地下空间工程渗漏类型较为复杂,但经归纳梳理,从渗漏水的部位、渗漏水的形式、渗漏水量来划分与归类,条理还是比较清晰的。??? 1.1按地下空间工程渗漏水部位划分 (1)顶板渗漏 (2)侧墙渗漏 (3)底板渗漏? (4)变形缝渗漏? (5)施工缝渗漏? (6)穿防水层管根及埋设件处渗漏? 1.2按地下工程渗漏水形式划分? (1)点的渗漏? 渗漏部位较小,各点相对独立,彼此之间未连成线状或面状。大多数出现在钢筋头外露处、固定模板螺栓孔、结构混凝土不密实等部位,一般点的渗漏面积不大于l ㎡。?? (2)缝的渗漏?? 缝的渗漏多指施工缝、变形缝、结构混凝土的裂缝处出现的渗漏。渗漏部位清晰,渗漏水比较集中。??? (3)面的渗漏?? 渗漏部位面积较大,渗漏比较普遍,渗漏点、线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此表面渗漏水彼此连成一片。?? 1.3按地下工程渗漏水量来划分??? (1)慢渗??? 渗漏部位有湿渍,表面可见明水,但无线流。??? (2)快渗??? 渗漏部位有明水,并可见水的移动。?? (3)漏水??? 渗漏部位有积水,可见线流或听到滴水声音。??? (4)涌水??? 严重渗漏,水压较大,可见水头、水柱或漏泥砂。 二、地下空间工程渗漏水的原因??? 由于地下空间工程比较复杂,完成后的防水层基本都处于隐蔽部位,造成地下工程渗漏原因也比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建筑物投入使用较长,防水层防水性能减弱,防水材料自然老化,需要进行正常维修与更换;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暴雨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建筑物损坏及防水层的破坏;但大量的渗漏主耍是工程质量问题,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渗漏。由工程质量问题引起渗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设计方面? 2.1.1认识的误区?? 认为地下工程防水就是防止地地下水,在地下水位以上的部位就可以不作防水设防,不按规范要求,随意性大。忽视了地表水、雨雪水、绿地浇灌水、市政管沟积水对地下空间工程的影响;忽视了上层滞水的危害,近年来,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遇到了多起这类工程。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认为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以上,不会产生渗漏,没有必要采取防水设防措施,结果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地下工程底板、立墙到处渗漏,无法进行正常使用,不得不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渗漏治理。北京郊外一小区住宅楼地下室,砖混结构,无防水设计,年年修,年年漏,居民意见很大 2.1.2结构设计不合理 (1)结构混凝土未采用抗渗混凝土,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l08)的要求,地下工程的主体应为抗渗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配制而成,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o.2Mpa)。但我们在地下工程渗漏的案例中,发现地下空间工程的结构混凝土按普通混凝土设计,无抗渗等级要求,尤其是在别墅小区的半地下室,类似情况尤为突出。??? (2)变形缝留置不合理。??? 变形缝留置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