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傀儡戏的伴奏乐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傀儡戏的伴奏乐器

標題: 探討傀儡戲的伴奏樂器 內容: 探討傀儡戲的伴奏樂器 日期:2005/01/08 參加人員:柏緯、堂瑋、珮琳、詠莉、承楠 紀錄:柏緯 傀儡戲因傳入地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戲曲音樂。北部以北管樂為主樂器;南部則以「南的」為主,屬南管樂系統的潮調、白字戲仔調,樂器與南管大異其趣,如鼓、羯鼓、拍板、大鑼(司公)、小鑼、弋等均非南管之屬。 表演傀儡戲時,由師傅手握著提線板,上面綁著十幾條絲線,分別穿過每個木偶的頭、頸、手、腳的關節處。雖然,木製傀儡的表情是一成不變的,但要表現出木偶的喜、怒、哀、樂,全靠師傅的靈巧雙手,在配上鑼鈸、嗩吶等傳統樂器伴奏,才能使故事高潮迭起。 傀儡戲用到國樂的很多樂器如管樂的嗩吶、笛子、蕭,彈撥樂的琵琶,打擊的扁鼓、鈸、鑼,弦樂的高音胡琴,中音胡琴,低音胡琴等樂器,就可以配出一齣好聽的傀儡伴奏樂。 第 18 份報告寫於2005/01/18 15:47:13 專題研究時數:8 標題: 探討傀儡戲的伴奏樂器 內容: 探討傀儡戲的伴奏樂器 日期:2005/01/08 參加人員:柏緯、堂瑋、珮琳、詠莉、承楠 紀錄:堂瑋 傳統傀儡戲演出時的音樂是現場演奏,必需要使用許多樂器,只要屬於漢民族的樂器都可以使用,因為傀儡戲的音樂來自不同的戲種,如南管、北管、京戲等,使用的樂器也與這些戲種相同。現在傳統傀儡戲演出已沒有明顯使用何種戲種音樂,使用樂器也沒有太明顯的區分, ↗☆樂器★↖ 1.拍板 拍板也有單稱為板或稱為手板者,以木製(如檀木等之硬木為佳);唐代以來,拍板由六塊或九塊木板組成,雙手合擊發聲。南管所用的拍板還保留古風,以五塊木板串在一起,雙手持擊發聲。 2.小鼓 小鼓有多種稱呼,如單皮鼓、北鼓、板鼓等,可能是由唐代的節鼓演變而來的。材料為一塊質地堅硬的木材(亦有用數塊拼成者),從中心處開一喇叭狀口,用豬皮(或牛皮)蒙在喇叭口面,形成一面空心的打擊樂器,空心處稍為突起稱為鼓心。 3.梆子(高低板) 梆子又稱為扣仔板、高低板或南梆子,為聲似木魚的長方體形木製打擊樂器。目前所見有兩種型式,一種使用一塊低音梆子以配合小鼓;另一種則使用高低兩塊(又稱為高低板)。低音者體形較大,近表面處開不透空隙縫一條;高音者體形較小,隙縫為透空。 如僅用一塊時,其地位為搭配小鼓以豐富指揮內容,故為與手板相同者,二者並不會同時使用;通常掛於小鼓左側或置於小鼓前緣,操作時用左手以打小鼓的鼓箭擊打隙縫邊。 如使用高低板時,高板即相當於小鼓,此時小鼓不用;低板即相當於低音梆子,兩個一組置於木框上,再置於鼓架上,低音在前高音在後。梆子以木製或竹製鼓箭敲擊,打高低板的鼓箭通常比小鼓者粗、比通鼓者細,故可兼打通鼓,通常左手打低板、右手打高板。 第 19 份報告寫於2005/01/18 14:33:27 專題研究時數:8 標題: 探討傀儡戲的伴奏樂器 內容: 探討傀儡戲的伴奏樂器 日期:2005/01/08 參加人員:柏緯、堂瑋、珮琳、詠莉、承楠 紀錄:詠莉 傀儡戲在演出時,都會有伴奏樂器,例如:鑼、鈸、二胡、嗩吶、鼓、或著小鑼等,許許多多的樂器,這樣才會有獨特的風味,不然總是死死板板,毫無意思,現在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這幾樣美妙的樂器。 二胡:是一種擦弦的樂器,弓毛是利用羊毛做成的,琴筒是蟒蛇皮做的,有兩條弦,需要調音才能拉出美麗動人的旋律。現在也有學生,還在學習這項傳統樂器。 鈸:利用雙手抓緊繩索,敲出尖銳的聲音。 小鑼:在北管音樂中亦稱響盞,另也有稱為手鑼,為銅製圓盤狀、中心稍凸起的打擊樂器;演奏時用稱為小鑼片的小木板,小鑼片長約二十二公分、寬約三公分、厚約零點二公分,以質地較軟者為佳。 小鑼的聲音清脆柔和,亦可表現詼諧戲謔,常配合小生、小旦、小丑等角色的動作;也常在大鑼之前發聲稱領鑼或門頭鑼。由於小鑼的節奏最為繁複、常是最先發聲、最需要了解指揮的各種手勢,很自然的成為打小鼓的儲備人選。 嗩吶:又稱為鼓吹、吹或喇叭,為相當古老的吹奏樂器,晉朝時的壁畫中就有演奏嗩吶的圖形。木製管身、前七孔後一孔,銅製喇叭口,以葦製哨子(又稱吹引子)振動發聲。在平常見到的陣頭裡,嗩吶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高亢明亮的音色使其成為布袋戲演出時不可或缺的樂器。一般吹奏時是循環換氣,所以可以製造連續而熱鬧的場面。 小鼓為整個後場的指揮,以手勢、音量及速度引領其他樂器的演奏來配合前場劇情的發展,可能也因此而音調特別高,使其他樂器共同演奏時還能聽到小鼓的聲音。除了領奏外,小鼓有時也獨奏以製造不同的氣氛,例如在劇情緊張時就用絲邊(兩手快速輪擊)。演奏時將鼓置於一個三折的鼓架上,鼓佬(打小鼓者的稱呼)坐於鼓架後,右腳放在小板凳上,膝蓋約與鼓面齊,兩手以食指、中指、姆指各握一支竹製鼓箭擊打鼓心發聲;打擊時兩手直接打在右膝蓋上,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