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适应性与生长效果分析.docVIP

丘陵山地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适应性与生长效果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丘陵山地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适应性与生长效果分析

丘陵山地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适应性与生长效果分析   [摘要] 通过引种尾巨桉DH3229品系进行适应性试验表明,尾巨桉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造林当年平均树高就达3.8m~4.5m,4年生平均树高与胸径分别为14.1m和11.08cm,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桉树速丰林标准。实践证明,尾巨桉DH3229品系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在福建南部低海拔山区有一定适应能力,可进一步扩大种植范围,该品系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尾巨桉 适应性 速生性 抗逆性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发展迅猛,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地域的范围与海拔不断增高,由前些年的200m以下,逐渐上移至400m以上,其纬度也有所走低。目前在福建省丘陵山地种植的桉树有巨尾桉、尾巨桉、尾细桉、邓恩桉、赤桉、柳桉、篮桉、亮果桉、多枝桉、斑皮桉等100多个树种、品系、无性系、家系及种源,并有越引越多,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着重对我场引种的尾巨桉DH3229号品系在不同坡位类型下种植的适应性、抗逆性与生长效果进行分析,以探索该无性系在福建丘陵山地种植的可行性,为该地区扩大桉树种植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永丰国有林场丰来工区15大班1小班,地处东经117°18′45″~117°33′45″,北纬34°37′33″~24°47′40″;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21.0℃,年均降水量1500mm,空气湿度80.3%,极端低温-3℃,无霜期351d,年日照时数4326.3h,云雾多,水热同期,适于林木生长。试验地为杉木采伐迹地,海拔100~198m,坡度26°,坡向西,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层厚度大于0.9m,腐殖质层厚度约5~12cm,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蕨类、大青、芒萁骨等,立地等级为Ⅱ类,山顶部分为Ⅲ类。      2 材料与方法      2.1苗木来源 引种的尾巨桉来源于福建省林业厅科技试验中心繁育的苗木,2004年我场直接向其购买营养袋苗,该批尾巨桉DH3229苗木,造林时苗高已经达到20~25cm。   2.2 试验设计 以尾巨桉DH3229品系为造林试验研究材料,试验采用在同一个造林小班,不同海拔(坡位)进行生长效果比较。即:海拔100m以下(为中下坡)、海拔101~150m(中坡)和海拔151m以上(为中上坡)三种处理;每一处理3次重复,共9个试验小区;每一个小区种植面积约10亩,合计营造试验林90亩。造林密度为1276株/hm2(株行距2.8m×2.8m),每亩85株。林地经过劈草、炼山、清杂后,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50cm×40cm×40cm,2004年4月造林。造林前一周每穴施钙镁磷500g为基肥,造林后每年5月、9月块状锄草松土各1次,并结合抚育施肥2次,第一次尿素50g/株,第二次复合肥150g/株。   2.3 野外调查 造林后每年年终在3种不同处理的固定样地内(每一小区固定在中间5纵列设置一个固定样地,每样地调查株数为50株),调查林木树高、胸径等生长量指标,以及风害、旱害、寒害和病虫害等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海拔坡位尾巨桉DH3229品系的速生性分析         从表1看出,3种试验处理的造林成活率较高,均达到97.53%。生长4年时,各试验处理的林分保存率仍达到95.7%~97.1%,说明3种试验处理的造林质量与林分管护都有较高的水平;也表明造林保存率的高低与海拔和坡位的变化没有很明显的关系;同时也证明尾巨桉DH3229品系在低山丘陵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以近4年的尾巨桉DH3229品系为例分析其速生性:种植在海拔100m以下(中下坡)的Ⅲ处理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为最高,分别为15.08m和12.61cm,树高与胸径平均年生长量达到3.77m和3.15cm;Ⅲ处理林分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比Ⅰ和Ⅱ处理的林分分别提高23. 61%、23.02%和8.1%、11.1%。由此可见,立地条件为中下坡、山凹、冲积地等地段,尾巨桉的速生性在造林初期就表现得较为突出,当年树高就达4.5m。虽然Ⅰ与Ⅱ的试验处理林木速生性不及Ⅲ处理,但从造林4年的幼林分析,两种试验处理的树高、胸径分别为13.95m、11.35cm和12.20m、10.25cm,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桉树速丰林标准(福建省标准局发布,2003年)。由此可以认为,尾巨桉DH3229品系的速生性和适应性是有优势的。   3.2 尾巨桉DH3229品系的抗逆性分析   试验证明,尾巨桉DH3229品系引种4年间,试验林经受了2004年的“艾利”、2005年的 “海棠”、“麦莎”和2006年“龙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