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模块三+第13单元+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模块三+第13单元+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高效整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229页)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认读导引】  二大主题: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教。五大重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古代中国的文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双百”方针。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6世纪以前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具有首创性、全面性、经验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2.16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力学以及火器与钟表制造等技术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3.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科技如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等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4.1949年新中国成立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二、中国古今教育发1.古代(1)春秋时孔子兴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2)西汉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经典为授课内容。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3)隋唐的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4)宋元时私人书院增多理学思想成为学校必学内容。(5)明清实行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思想文化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2.近代(1)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等学堂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开始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2)维新派主张开办宣传变法思想的新式学堂。(3)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至民国时期开办新式学校全国公立私立大学开始发展并与国际接轨。3.现代(1)开基创业(1949~1966年):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混乱曲折(1966~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3)教育复兴(1978年至今):教育事业重获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三、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支持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了一定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230页)一、判断史料的可信度[史学方法][方法阐释]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充分的史实为依据。[运用点拨]1.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史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史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史料三 纪录片《习仲勋》央视热播后获得观众好评。全片共分《烽火陕甘》《纵横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集完整回顾了习仲勋同志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通过聚焦习仲勋各个阶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该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习仲勋作为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判断史料可信度: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是真实的、可信的。 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可信的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2.(对接高考)新课标高考材料型试题一统江山、以材料为命题的主要依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被大量引入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历史高考的常态。表面上看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超越了教材实际上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说则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判断史料的可信度是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