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三案合一”导学案(学生版)
编号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人 使用日期:
课题: 课题:《荷塘月色》1 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法指导:通过听朗读、学生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通过反复学生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导学过程 思考收获 一. 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1.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为了勉励自己有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二 . 诵读全文,完成字音,释词。
1. 注音: 脉脉( ) 颤( )动乘( )凉 独处( )的妙处( )酣( )睡 参差( )袅娜( ) 蓊蓊郁郁( )点缀( ) 倩( )影皱缬( ) 揪( )着草一绺( ) 羞涩( )踱( )着步 明眸善睐( )
2. 释义: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大概的轮廓 。
三. 整体把握,明确结构,写出大意: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如果将下面加点的句子改成括号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一项是(????A?????)?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D.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乱七八糟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印)在荷叶上。
2.指出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 )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六. 认识“通感”
所谓通感,即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被人们称为“移觉”。 这种修辞在高中课文中多有运用。
例1:《琵琶行》在描写歌女那出神入化的琵琶弹奏时,同样也借助了通感: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同时显露,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把视觉和听觉勾连起来,构筑了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艺术境界,使那如泣如诉的琵琶曲,跨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
例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愁”是抽象的情思,“春水”是具体的事物,两者似无关联,一经沟通,这位亡国之君深长、沉重、无穷无尽的哀愁,就真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们仿佛都能看得见。
例3: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你听,那笛声中竟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阳光的明媚!听觉、嗅觉、视觉相融汇,那笛声是多麽悠扬,多麽撩人情思!
五.作业检测
?如果将下面加点的句子改成括号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一项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第10章+第6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第12章+第1节+中国地理概况.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第12章+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选修Ⅲ+旅游地理.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选修Ⅵ+环境保护.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后限时集训1+地球与地球仪+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后限时集训2+地+图+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后限时集训3+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结构+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后限时集训4+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后限时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Word版含解析.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1荷塘月色学生版2.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2故都的秋教师版2.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2故都的秋学生+版2+-.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2故都的秋学生版1.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4采薇+学生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5离骚模板教师+版2.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4采薇新(教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1荷塘月色学生版3.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5离骚模板教师+版3.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5离骚模板学生版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