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练习》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docVIP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练习》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练习》2课时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新授 1、长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布置作业 用小棒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正方形。看着图形,说一说。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3、周长。 你能说出小棒搭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几条边组成的?哪几条? 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组织集体交流。 学生回答算法,老师板书出算法。 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交流。 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算。 即时练习: 长24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长13米,宽8米的长方形。 用小棒搭一个正方形,说说开放型是由哪几条边组成的? 试着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独立思考后,交流。 即时练习: 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 边长是25厘米的正方形。 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周长。 做完后交流,你量了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 先量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 做完后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完成1、2题后,讨论:要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一般应知道哪些条件? 先拼图,再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P68第3题。P69第4题、第5题。 课后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没有使用书上的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拼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探索周长的计算。学生们想出了多种方法,如:长是20,宽是10的长方形,可以10+10=20,20×3=60;20×4=80,80-10-10=60。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基础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三、综合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4、做想想做做第6题 5、做想想做做第7题 四、思考题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先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看图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 出示题目,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 出示题目,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 先估计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再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用了多少厘米的金线。 先拼出图形,想想它们的周长会相同吗? 由于拼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图形的形状也不一样,周长也有可能不一样。 根据周长设计图形。 先独立设计,再交流和讨论说一说怎么设计,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出长、宽各是多少。想一想,怎样更快设计出不同的花圃。 出示思考题。 先指出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线,再要求独立计算,最后组织对不同方法的交流。 课后感受 最后两题,可以充分利用,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一些数学内容。如思考题可以用“移”的方法。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