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生活,不是佐料——谈语文学习的新办法
语言天性就是生活的产物。可是,语文教学却违背天性,相继大搞语
文训练和人文学习,美其名曰工具性和人文性,把生活当作语文的佐料,最多
只是联系生活教 学,结合生活教学,实际上始终脱离生活,始终不符合语文的
天性,语文教学因而受到了生活的严厉惩罚。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不遭受生活
的惩罚呢?
首先,改变课文教学方式,在课堂学习生活。
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据。我们要把传统的分析课文讲解课文改为
品读生活学习生活,使“生活”一词成为语文教学 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为此,
我采用 “对话生活点对点迁移教学法”,把课文当作生活来学习,把繁琐复杂
的课文分析变成品味生活享受生活。从字词到内容和写作,每个方面都从生活
出发,品读生 活,学习生活。
所谓“对话生活”是指预习和课堂,都紧紧围绕两个问题“课文反映
什么生活?”和“课文怎样反映生活?”来进行对话。对话要求用自己的语言
把自己品读的“深 度生活”说出来,把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说出来,达到理
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的目的,且不用老师讲解文章主题和结构。如学习鲁迅先
生的《故乡》,我们可以通 过对话运用想象把课文反映的生活复原出来:从鲁
迅先生回故乡时的悲凉生活到在故乡时想起少年闰土的快乐生活,见到中年闰
土的痛苦生活,看到杨二嫂的刁钻生 活,再到离开故乡时的探索生活等一幕幕
的生活情景都可以通过想象复原于脑中,进而复原辛亥革命后中国贫穷落后的
生活情景,复原中国农民的辛苦麻木生活,复原中国市民的辛苦恣睢生活,复
原中国知识分子的辛苦辗转生活,复原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生活。这样更容易
产生想象,更容易生动活泼地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通 过对话探究“课文怎样
反映生活”的问题,理解课文写作。除此以外,还能体验作者观察生活、认识
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情景,能学习到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 活的方法,培
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这对学习做人,对学习写作,
都是至为重要的。可以说这就是在学习做人和学习写作。因为一个人如果 不会
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就无法生活得好,也无法写作。例如一个人不能认识生
活的真善美和假恶丑,把美的东西当做丑的东西,他的生活就不会快乐,写作
也不 行。总之,分析课文能达到的目标对话生活能达到,分析课文不能达到的
目标对话生活也能达到,且能根除分析课文教学法的许多至今无法消除的弊端,
程序还极其简单。
所谓“点对点迁移”是指每学习一篇课文,都确定一个反映生活的方
法让学生运用来写作反映生活,培养学生写作表现生活的能力。
如学习《故乡》时,就可要求学 生运用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对比来写作反
映生活。写作表现生活的话题确定为家乡的变化或社会的变化等。具体要求学
生像课文那样通过典型人物的变化作对比 来反映这些变化。如反映家乡的变化,
可指导学生写爷爷或奶奶的变化,写他们七十多岁爱起唱歌爱起打扮的生活情
景,再写他们二十几岁时的艰苦生活,形成对 比,以此反映新农村新面貌,反
映党的政策好。也可指导学生写一位叔叔由游手好闲到致富能手的变化,以此
深刻反映家乡变化。这样训练不仅时效性和针对性极 强,能充分发挥课文的示
范作用,而且能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总之,
采用“对话生活点对点迁移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 围绕生活,彻底改
变分析课文教学法,使语文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次,广泛阅读,
在阅读中学习生活。
这里,我不是指阅读文学名著,而是指阅读各种生活书籍,通过阅读
认识生活、学习生活。如阅读少年生活、青年生活、科学 家生活、学者生活、
父母生活、老师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阅读可以用生
活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每周阅读两个生活故事并作笔记,展开阅读 竞赛,每学
期比赛一次,促进学生阅读。生活故事的篇幅不要长,一千至二千字左右即可。
篇幅长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功课,学生负担重,家长也反对。为了解决学生 无书
可读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订阅刊物《生活故事会》,确保阅读顺利进行。这
样如果坚持十几年,从小学到中学结束,就可以学会生活的。以前,语文教学
也一 直强调多读,但主要是强调阅读文学名著。由于名著篇幅长,学生没有时
间阅读,家长和其他老师也反对,因而长期以来多读就没有落实过。只不过这
个阅读落实好 了,也不能学会生活,因为这个阅读的追求不是认识生活学习生
活。只有在学会生活的目标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考研资料之类型学.pdf VIP
- 小波变换原理与应用PPT通用课件.pptx VIP
- 浙江农林大学有机化学2014年考研真题.doc VIP
-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冲突管理060202综合性大作业.doc VIP
- 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双体系资料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手册.pdf VIP
- 《数控机床编程与仿真加工》课件——项目9斯沃数控铣仿真软件的操作.ppt VIP
- 2024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阶段检测复习(第十三~十六章)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延安市新区北区控规说明书及图纸.pdf
- 2025至2030中国熊胆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