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海外两种华人
在海外两种华人
世界上哪里都有华人,有华人便有中餐馆。初到欧洲,在乡野小镇见到“吉祥饭店”这样的招牌会感到惊奇无比,见多了也就觉得平常了,反倒是哪个角落见不到汉字便会纳起闷来,就像缺了什么。
荷兰的华人总数与其他西欧国家比起来并不算多。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的唐人街规模也不算大。然而,无论在阿姆斯特丹这样的新兴移民城市,还是在大洋彼岸的旧金山、温哥华这样的老牌移民城市,全世界的唐人街几乎都给人一样的印象:繁忙嘈杂,缤纷油腻。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热闹、排场和美食。初到唐人街,那种熟悉的气氛让人感到亲切。然而,稍作停留,你便会发现唐人街并不是故乡。在这里你能买到泰国香米和李锦记酱油,但有些东西你却怎么也找不到,比如四川的辣子和江南的鸡毛菜。在这里你虽然能找到庙会和集市,可身后仅一街之隔的现代写字楼却不属于华人。海外的华人社区似乎是半个世纪前香港的翻版,架上的货物在不断更新,可街区的环境却停滞在过去。走进店面,你更觉得来到了异乡。身边的人看起来和你一样,但不是在说外语,就是在说粤语。在荷兰,十有八九的唐人是香港、广东移民,另外少数是近20年来从温州、福建等地过来的生意人。尽管半数能多少用普通话沟通,但是说起来总嫌别扭。还有半数根本就不能说普通话,甚至连听也听不懂。在唐人街里能用普通话把买卖顺利做完就算不错了,想找个人拉家常还真的找不到。
我的荷兰朋友喜欢上中餐馆吃饭。去餐馆前总让我打电话订座,入席了又让我全权代表点菜,理由当然是华人之间交流起来自然融洽, 他们作为“老外”,跟我去吃中国菜,也能沾我的光,享受真正的国人待遇。理论上是如此,可实际却行不通。电话一接通,大部分时候说的是荷兰语。当我用半生不熟的荷兰语问对方说中文吗?对方立即叽哩咕噜地跟我说起广东话。我再转说普通话,他却用唯一一句学来的普通话说:“我不懂国语。”闹到最后,还是用英语解决了问题。于是我就学懒了,索性直接告诉朋友,要吃中国菜就自己订座,反正会不会说中国话都一样。中餐馆里的语言招待能力相对好些??用普通话点菜不成问题。可是,想要点些正宗中国菜是个棘手的问题。一位去过四川的朋友想吃辣子鸡,我指着菜单上的川辣鸡片问招待是不是正宗川味的,招待连说当然啦,很辣的。我还是信不过,又问是不是干辣椒多、鸡少的那种。她回答,想要做成那样的也可以。我便让她嘱咐厨师一定要做成辣子鸡,额外费用结帐时可以再算。然而,等到菜端上来一看,仍是淋了辣酱的炒鸡丁。此后,我再也不指望让海外中餐馆做出家乡的口味了。
业余时间我在阿姆斯特丹中文电台做播音。电台原来只有粤语节目,听众大多是唐人街上的移民。近年来,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电台将两个晚上的节目变成普通话。电台里的工作人员也形成两大阵营:一群是在荷兰土生土长的华人移民后裔,另一群是近年来荷兰读书工作的大陆年轻人。平常做节目,大家互不干涉,只在每年的两次工作人员聚会才凑在一起。不久前,大家刚刚一起吃过饭。到餐馆坐下不久,两大阵营便自然形成了。桌子的一头是广东话组,另一头是普通话组,各自谈论着自己的生活,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幸亏台长是个热情大方的荷兰华人,名叫汉唐。名如其人,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和大陆人表现出极大兴趣,还率先打破粤语组和普通话组之间这堵无形的墙。他挪了张椅子挤到普通话组来,自嘲地说;“我可一点也听不懂你们在说些什么。”见他加入了,大家立刻改口说英文,他还客气地说:“没事,没事。你们继续讲普通话好了,我最近正在练习普通话听力。”中国学生最喜欢教人说普通话,于是谈话便在普通话入门教育中开始了。
国庆节晚上阿姆斯特丹的中国学生会组织国庆晚会。汉唐被特邀做DJ,并主持一个关于荷兰知识的有奖游戏。晚会一开始是普通话,汉唐上来却用起英语。在座的大部分学生刚刚出国,还没有在英语环境里磨练过。这样突兀的转变让他们一时不知所措,瞪着活蹦乱跳、妙语如珠的汉唐,就是反应不过来他在讲什么。汉唐原本满怀信心地要把游戏做成个爆棚闹剧,见形式不对,只能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解释游戏规则,直到他口干舌燥,有些人还是不得要领,另一些人却已经不耐烦地交头接耳起来。游戏可想而知无功收场。无奈之下,汉唐用英文告诫中国学生,身在异乡,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
平时单独见汉唐,并不觉得他与我们有多么不同。一样黑发黄肤,一样朴素大方,礼貌谦恭,个子还比一般的中国年轻人要瘦小些。可是在一群中国人当中,他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国庆晚会上,他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活脱脱的荷兰人,就连他的英语也带有荷兰味儿。像汉唐这样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在荷兰比比皆是。相比之下,汉唐还是城府颇深的。许多“香蕉人”不用开口,你便能一眼把他们认出,他们的衣着打扮,神态举止都与同龄的荷兰人无异。走在路上,你常常能见到他们与金发碧眼的朋友们嘻笑打闹,那亲密无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