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数教育是与非
奥数教育是与非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一文,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奥数的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完全违反教育规律。
“如杨乐等许多数学家所言,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正如会全套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意味着高智商);相反,只能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的原因。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谋取私己的暴利!”
截至完稿前,该博文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8万,评论则有近7000条,绝大多数网友对杨教授的意见给予支持和肯定。同时该文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讨论热潮。
背后的利益
对此,“黄河新闻网”刊登的文章《别再让“奥数”竞赛扼杀我们的天才》分析奥数背后各方利益博弈指出,奥数培训班,图了经济效益;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也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作祟;孩子,除了极少数有兴趣以外,大部分是为了无条件服从家长;学校,还是以各种名义在升学时将二者挂起钩来。算计来算计去,谁是牺牲品?恰恰就是我们祖国的花朵。青春年华,每天在不属于自己的痛苦中徜徉。
《北京科技报》的记者则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了此种现象,刊发了《奥数经济黑幕》,文章指出:查询了北京市某培训学校奥数培训班的收费情况,其中小学3、4、5年级的奥数培训为1950元,16周,每周六上课;6年级为1600元,13周,同样也是每周六上课 。如果一个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参加该培训学校的奥数培训,不考虑价格变动和重复学习的因素,到六年级其培训费用就要达到7450元。有的培训学校由于把奥数课程延伸到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其培训费用加起来更是高昂,将会达到万元之上。
虽然奥数培训的价格不菲,但是为了让孩子在“小升初??时能够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众多的家长还是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专门的奥数培训学校,有的家长甚至专门请家教到家里为孩子进行单独辅导。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中国众多的奥数教练得以产生。目前,奥数教练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不少教育培训机构依靠众多奥数教练让奥数教育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甚至培训奥数教练员也成为了一种赚钱的手段。一位在北京市做了十多年的奥数教练坦言,奥数带火的就是奥数经济,目前在中国从奥数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到奥数培训、竞赛消费,奥数经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奥数培训市场有两三亿元的市场规模。
但是,大部分培训机构并不是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在这里学到的只是解答奥数题的技巧,并没有增长自己钻研数学问题的能力。
很多地方媒体针对当地的奥数教育情况也提出了相同的质疑声音,如《江西日报》的《奥数不能因“财”施教》,《常州日报》的《奥数根本没必要!》,《信息时报》的《奥数教育造就一批“仲永”》等等。
被异化的奥数教育
事实上,无论是最早发端于1894年匈牙利的中学数学竞赛,还是后来在罗马尼亚的推动下被确立下来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其遵循的核心宗旨――“激发青年人的数学才能、引起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发现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发展”,目的都是非常纯粹的。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中国奥数国家队领队、主教练熊斌在接受《解放日报》专访时表示:奥数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充分激发起你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日常教学比较按部就班,非常强调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规范性、系统性,当然这更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但会折损掉不少主动学习的乐趣。而奥数题恰恰打破了这一拘泥。有不少题目,你乍一看不大能马上判断出应该从哪个知识分支入手,但随着解题过程的深入,你会在那些新颖而有创意的题干的启发下,用上各种分支上的知识和方法。这对锻炼一个人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增强他对于数学的好奇心、想象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只是一味做些按部就班的题,就很难有机会享受沉思的乐趣。只要引导得当,奥数能使一个有天赋的孩子学数学的层次由“做”提升到“悟”。
《镇江日报》发表文章《别全盘否定奥数教育》提出:奥数教育带来一系列危害,主要原因不是奥数教育本身有问题、有危害,而是奥数教育的严重泛滥,不管什么素质的学生不问时间的拼命地去学奥数,做奥数题目。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南昌二中特聘名师左福士在《江西日报》上呼吁:“学奥数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培训机构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对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