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藏族丧葬习俗
论藏族丧葬文化
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地理与宗教的交互作用,藏族的丧葬仪式逐渐发生变化,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具高原特色的丧葬文化。从文献史料和考古遗存看,其丧葬形式有火葬、石葬、墓葬、天葬、塔葬、灵葬(灵塔葬)以及树葬、水葬等。??一、火葬 历史上,火葬是藏族人对最敬重的人使用的葬法。朶藏才旦、格桑本所著的《天葬———藏族丧葬文化》中讲道:“藏传佛教佛僧大德们仿效佛祖及印度火化的丧俗,纷纷执意火化,把火葬清高化、神秘化,成为表现一种社会等级的葬俗,随之又有附庸风雅、自视高贵的王公贵族、土官头人大批加入火葬之列,有意无意地排斥了平民阶层,使火葬变成了统治阶层的丧俗,成为上层人士的“专利”,平民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加入。在有的地方,平民若实行火葬,则受到社会的非议和打击。? 火葬也是佛教推崇的丧葬方式。然而,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兴盛,火葬非但没有成为藏族主要的丧葬方式,反而逐渐淡化并为其他丧葬仪式取代,其原因究竟是为何呢?? 有的学者主张这是因为当时西藏缺乏木材所致,如焦治平、陈昌文认为:“虽然火葬最为佛教推崇,但实行火葬需要大量的木柴作燃料,这对缺乏木材的西藏大部分地区来讲,是一种代价高昂的丧俗。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火葬始终没能成为藏族的主要丧俗”。然而,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讲道:“其他王统史籍的记载除了个别方面有出入外,主要的内容,如海水干涸、长出茂密的森林、上中下三部地方生活着的各类动物等,则基本相同。由此证明,藏族关于西藏地貌形成和变化的传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不是神话和迷信。”另外,《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还引用了《贤者喜宴》中“众猴因食用果实而变成人,采集树叶当衣衫,如同野兽居森林,好像珞、门之人遍西藏”的记载。历史上,由于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导致西藏地区的气候发生变化,但西藏的东南部气候还是比较暖和,有田地、森林存在。因此,若说藏族的火葬习俗因木材短缺而改变,则颇令人怀疑。事实上,西藏的土地与人口的比率也能说明这一观点是不确切的。西藏素有“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之称,《西藏自治区概况》中写到:“西藏东南部林区是中国最大的林区之一。林地面积165, 789万公顷”。虽然这是现代的记述,但是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上西藏的森林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在这样森林资源富饶的地区,怎么会因缺乏木材而改变自己神圣的丧葬习俗呢?况且我们已经谈到,火葬是藏族人对最敬重的人最先使用的葬法,因此更不可能因缺乏木材而改变。? 那么火葬是什么时候开始淡出藏族丧葬史的?《新红史》中记载:“止贡赞普王心乱无缘,因与大臣洛昂战斗,逐被大臣所杀……政权逐被洛昂所夺……筎拉杰,此子成年惑杀死洛昂,继而往迎三兄,逐自波卧地区迎回恰墀,因登王位乃称其为布代贡杰。并建青昂达孜堡。”《汉藏史集》中记载:“虽在贡布色木布建立了第一个陵墓,但是没有安顿在此,这是建立陵墓之始”。《东嘎藏学大辞典》中也讲道:“藏族历史上传说止贡赞普王被大臣罗昂杀害之后有了尸体,此后才开始建立了陵墓。 布代贡杰夺位之后,开始推行他的宗教观点,废除以前聂赤赞普时代的附体苯波,代之以止贡赞普的流苯。在丧葬仪式上,他既不实行属附体苯教的火葬,又不实行民间流行的石葬,而是实行墓葬,但赞普和贵族的墓地比普通老百姓的宏伟得多。正是因为藏王墓的建立,开始使墓葬的方式规范化、风尚化,逐渐形成了规模,从此以后火葬就逐渐走向衰弱,取而代之以墓葬,即所谓的土葬。?二、石葬、墓葬? 石葬是藏族最古老的丧葬法。最早藏族祖先把亲人的尸体放在荒山野地让野兽来吃,后来感到把尸体埋在地里比放弃在荒野好得多,如此一来石棺葬开始慢慢盛行。石棺墓是用石板、石块拼砌建造棺室的墓葬,藏族的石棺墓具有自己的特色,采取整块的石板砌筑成棺,每个壁是一块完整的石板,墓室没有底板石,直接建在坚硬的沙石上,墓口上封盖数量不等的盖板石。石葬在聂赤赞普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这从地下挖掘的卡若遗址以及其他考古资料可以证明。霍巍在《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中讲道:“现有的考古资料充分证明,西藏石棺墓葬是西藏史前丧俗中最主要的丧俗。”考古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藏族普遍实行石葬,如在藏族最早发祥之一的山南地区,其南部隆子、错那以及中部乃东等地发现了早期的石棺葬遗址;拉萨、日喀则、昌都、林芝也都发现了石棺墓。20世纪20年代在藏北高原和西藏中部,近年来在拉萨、昂仁、阿里等地,都发现了吐蕃政权建立之前的石丘墓葬。此外,《根敦群培著作》第三集中也提到“古代藏人死后尸体埋在地里,当时没有文字”。到了止贡赞普时期更加盛行,此后又出现了藏王墓的丧葬习俗。墓葬和石棺墓持续到后弘期。由此可见,石葬是藏族祖先很久以前就使用的一种丧葬习俗。墓葬主要是用于藏族王室家族,其规模宏伟,墓内的陪葬品也很多。史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