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生成与国民外交
试论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的生成与国民外交
摘要:国民意识就是现代所说的公民意识。思想家们在“自由、平等、博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和口号下,界定了公民对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这就是最初的公民意识。在近代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下生成的国民意识,是国民外交产生的前提,而国民外交反过来促进了国民意识的巩固和沉淀。
Abstract:the national realizes is the citizen consciousness which the modern age said. Thinkers are in the liberty, equality, fraternity, equality before the law and other concepts and slogans, the definition of civi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stat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the people, this is the first civic awareness.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recent times of national crisis to promot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premise of the National Foreign produced, and in turn promote citizen diplomacy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precipitation.
关键词:国民意识 国民外交
Key words:national consciousness citizen diplomacy
面对甲午战争之后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的严峻局面,并发出了“卧薪尝胆,惩前毖后,以图保全国地、国民、国教”的呼吁。康有为“保国、保种、保教”的呼吁意味着维新派对国家、种族和信仰的体认超越了对具体的王朝的归属,这是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生成的必然结果。
20世纪初,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策略,过去的“强暴主义”逐渐被新的“柔媚主义”所代替,以不平等条约体系为基础,通过外交谈判,或引诱、或胁迫中国政府实现其侵略目的,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手段。在这种形势下,外交的作用被凸显出来:“时艰愈亟,中国诚欲自立,急宜讲求外交。”“自今以往,其不欲救中国则已,救中国则当自外交始。”其次,以义和团武力抗争的失败为鉴戒,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承认现存的国际秩序,以西方国家通行的国际法为原则,通过外交途径,在法律轨道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是当时中国的惟一选择:“今日中国不能独立开战也明矣,独立开战而不能必胜也明矣。恃外交上之筹划,以期决胜于万一,当外交之局者可不???长思乎?”“欲改正条约,与他国立于同等之地位,受同等之利益,其必自研究国际公法始。”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国民外交的呼声日益高涨。为增强国民外交知识,1901年,我国近代第一份专门关于外交的杂志―――《外交报》应时而生,宣传国民外交者宣称:“吾鼓吹吾国民,使有政治上之能力,使知有权利,使知有法律,使知有教育,吾尤鼓吹吾国民,使知有外交,使有外交之知识,使精研外事,以备折冲樽俎之选。”“盖行国民外交之主义,……但常令公民得监视大体,知其事实,官僚之义务固应尔。”从众多资料上,我们可以发现,在20世纪初,国民意识生成之初,人们对于国民与外交关系的认识:首先,认识到国民对于外交成败的影响。在国家和国民之间,就好比鱼和水,“有国民之国存,无国民之国亡”,尤其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来说,“有国民乎,无国民乎,此二十世纪之一大问题也。中国而有国民也,则二十世纪之中国,将气凌欧美,雄长地球,固可跷足而待也。中国而无国民也,则二十世纪之中国,将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所谓万劫不复者也。故得之则存,舍之则亡。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国民之不可少也如是。”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人们认识到:“夫我国今日之外交,得力于官吏者,盖已仅见,全恃国民之意志能力为后盾。……故……吾朝廷与吾代表一般之民新闻社会,匏尊相属,情义载联,其为必要无待言矣。”“以国民精神为原动力,以国家之权利为目的物,列国外交之大是乃如是,列国外交之方针乃如是”。尤其是在国力不济的情况下,“所恃以当之者,仍视国民之程度如何”。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普遍关注外交,那么,“政府即属无用,而有国民以监督其后,亦不致贻误多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