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兵工车王”的工匠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疆“兵工车王”的工匠精神

北疆“兵工车王”的工匠精神-企业管理论文 北疆“兵工车王”的工匠精神 ——记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液压机械工人、兵器首席技师郑贵有文/本刊记者张云龙特约记者刘纯泉 中国兵器,国之大鼎。兵器工业,国家安全的基石,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拥有27.66万人员总量,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第152位的中国兵器工业大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用自己的忠诚与信念铸就了爱国、护国、报国、强国的兵工剑魂。而在这二十多万兵工宏大的队伍中,各路精英荟萃,能工巧匠云集。 其中,有9位大名鼎鼎的首席工人技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车工郑贵有俨然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一颗耀眼的技能新星。于是,人们沿着他坚实的成长足迹,细细寻觅着他在车工岗位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业绩,从中解读这位被誉为北疆“兵工车王”的人生内涵。 梦想起步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磨砺,北重集团一代代劳动者练就了吃苦耐劳、敢于攻关的铮铮铁骨。北重集团的事业、北重集团的技艺、北重集团的品牌正在世世代代地传承,创业、创造、创新的基因已成为北重兵工人一笔生生不息的宝贵财富。 1992年,郑贵有从北重集团技工学校毕业,进入了自己为之梦想的、父母为之工作一生的中困兵器·北重集团,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兵二代”。俗话说:在机械加工行当的“车钳铣刨磨”各工种中,车工是排行老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种。正是从这一刻开始,郑贵有把自己心中的梦想,牢牢地定格在了精益车工、执着坚守的人生发展罗盘上。 在郑贵有身上,总是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苦的韧劲,天生就有干车工的灵性,这是中国兵工人血脉相传的基因在他身上的体现。牵住岁月的时光回望,人们看到了记忆中的他。 李凤英在北重集团曾被称为车工“四大金刚”的杨学忠、芦文利、赵新生、张耀辉4人的师傅,是师爷级的人物,他的细长杆加工技术曾在包头市工业企业中是数一数二的,人送雅号“金箍棒”车王。进厂后,郑贵有如鱼得水,向河北老乡李凤英拜师学艺了。在日后的车工实践中,靠着勤奋学习实践,郑贵有成为一名车工岗位上和技术赛场上的“老兵健将”。 自1995-2006年间,郑贵有先后荣获北重集团“跨世纪杯”青工大赛,获得车工组第二名。代表北重集团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组第三名。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车工组第一名,同年获成员单位级关键技能带头人。在参加兵器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车铣复合加工第八名,并获得“兵器集团技能能手”称号。同年参加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车工组第一名,并获得“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 “啃书”学艺 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对工作耐心专业、执着坚守,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就是“工匠精神”。 在郑贵有身上有一种大工匠的风度,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心劲。正是靠着这股劲,他从一名中专技校生成长为一个国家级的车工技能大师。用他的话说就是: “干车工,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路,刻苦学,细心钻。” 二十多年来,郑贵有将别人娱乐休闲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对知识的追求上,在专业技艺技能的海洋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丰富的营养。工友们说:“在郑贵有的工具箱内,藏的都是宝贝。”是的,在空间有限的工具箱里,有一半的地方堆满了各式各类的书籍,这里就是他“补钙”“加油”的起点。 机床边的书——持续学习,郑贵有车出“金箍棒”绝活。普通车床在所有机床中最灵活、最讲究个人技术和加工方法的运用,是机械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中的基础。 但在数控车床成为主流的今天也是不容易出活出成绩的。郑贵有却看到了普通车床的不普通之处,通过不断的学习,练就了一身绝活。他撰写的高温工况下大型轴类零件在线非工作状态下冷却装置和内六角螺钉用扭矩扳手转换接头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撰写的细长轴在普通车床上的加工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他自己也被破格评为工程师,成为“双师”型人才。 心中的责任一一心系国防,郑贵有勇于“高级定制”。在郑贵有看来,在制造业里,无论多么先进的工艺、产品,在试制、试验阶段,最离不开的就是普通车床,是工业界的“高级定制”。 而时代的发展,各种数控车床让产业工人有了更多的选择。郑贵有积极学习数控知识,无师自通地游走于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之间,让各种设备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2011年,已经40岁的郑贵有临危受命,被北重集团机电公司安排到特种钢管分公司操作数控车床。这台8米车床是北重集团乃至包头市内最大的数控立车。他凭着高超的车工实践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请人将说明书上的“洋马马字”翻译成中文。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鼓捣这个陌生新玩意。通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