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阅读课堂导学艺术
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学艺术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以“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为目的的实用导学方式。《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实践这一理念的好经验好方法。怎样用“它山之石”“攻玉”?下面就从“导什么”和“怎样导”两个方面来谈:
一、导什么:导“它山之石”,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下的“玉”
“它山之石”是指“现实生活”,是指“学过的已有的旧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下的“玉”是指什么呢?从实践看“玉”是很难认识的。课程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说:“‘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老师备课的最大困扰;‘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老师课后的普遍感受。”“不知道教什么”,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下的“玉”。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下的“玉”是指“教学点”即“知识点”以及“相关语”。《轻肥》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怀和表现手法”,教学内容是“宦官的行乐和衢州人食人的对比”,教学点至少有三点:(1)宦官路上骄横(可以找到相关语“满”“照”“云”“夸”等);(2)宴上奢靡(相关语是“九酝”“天池鱼”等);(3)内臣与大夫将军对比以及宦官与衢州人食人对比等等。《张中丞传后序》第四段分析人物南霁云的形象,教学点就是知识点,即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相关语有“云来时,睢阳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还有“刀断一指,血淋淋”等)。可以说,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下的“玉”就是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点的关系。教学点是否是“玉”,看它是否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否体现了学语言学写法技巧、提高语文素养的宗旨,唯有体现了“统??”、体现了“宗旨”,它才是“玉”。
只有认识了“玉”才能选择“它山之石”,只有明确了“教学点”才能引用其他相关的现实生活和曾经的旧知来导学。
二、怎样导:用“它山之石”导,用“它山之石”“攻玉”
首先用“它山之石”引出“玉”。《与尹师鲁第一书》第六段教学点分析评价欧阳修对别人议论自己直言遭贬的态度。当时全国人大两会刚刚结束,笔者当时是这样引出的:对于一个新闻或对于国家领导人的一句话,网友都有各自的评论,像昨天两会结束温总理答记者问,温总理说,保护改革开放成果还需要政治改革,有网友就发表了各种评论。同样欧阳修直言遭贬,肯定会招来当时社会各方面的质疑和评论,那么欧阳修是如何看待这些质疑与评论的?又是怎样做的?“温总理答记者问”“政治体制改革”“网友的评论”跟课堂联系起来,让课文内容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下子给课文的内容增添了学习的欣然情趣,这样的“导”何乐而不为?《后赤壁赋》第二段的教学点是认识写景的作用,因《赤壁赋》里也有写景的,因此可以这样引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与“山川相缭,郁乎苍苍”作用有什么不同?因学生对古战场“山川相缭,郁乎苍苍”的赤壁有天然的情趣,如此之导自然给学生强烈的探知欲和感奋精神,学生在求知欲中豁然开朗地感受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种景色的变化给作者犹如隔世之感的伤感苦恼,虎豹似的?岩、虬龙般的树木给作者的孤独恐惧感和震惊悲凉感。
其次用“它山之石”辨认“玉”。《陆文学自传》第一段教学点是认识“开头写法”的作用,可联系《五柳先生传》开头来辨认:人物传记的开头,一般介绍姓名、籍贯、性格、名位,但作者却写“不知何许人,或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不知自己籍贯,对自己名字都不敢认可,这与哪篇文章的写法相似?学生联想到《五柳先生传》的开头容易较快地辨认出此写法的作用是突出神秘色彩和人物的独有个性。《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引导学生辨认写田园风光的词句,可联系陶渊明《归园田居》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辨认:课文写田园风光的词句与过去学过的哪些诗句相似?学生饶有兴致地认出“深巷寒犬,吠声如豹”与“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相似,“草木蔓发……白鸥矫翼”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相似。沟通最能给人心灵的愉悦,此处知识的沟通为学生下一步理解“以动写静,抒发诗人对田园的闲适之情”架起了桥梁。
再用“它山之石”分析评价“玉”。《后赤壁赋》第二段写两客人随主人上山,不料两客人“不能从焉”,为何?学生若不能答出,可引入《游褒禅山记》中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来作解释;学生若能回答则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来作评价。学生在分析评价中理解“二客不能从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