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 * 1.北朝政权建立 ⑴ 背景 ⑵ 建立 ①. “北魏”建立 ㈠ 民族 ㈡ 原住地 ㈢ 国号 ㈣ 迁都 ②.结果 ⑶ 更替 2.南朝政权建立 ⑴ 来源 ⑵ 开始 ⑶ 更替 3.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⑴ 农业 ⑵ 手工业 ⑶ 商业 ⑷ 民族经济关系 4.南朝政权衰亡的原因 1.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 ⑴ 历史背景 ⑵ 冯太后改革(“太和改制”) ①.条件 ②.内容 ⑶ 孝文帝改革 ①.条件 ②.措施 ⑷ 意义 2.胡文化融入汉文化中 ⑴ 原因 ⑵ 表现 ⑶ 特点 ⑷ 意义 1.北朝政权建立 ⑴ 背景 ①.西晋 ②.北方 ③.在南方 短暂统一(265年—317年,灭蜀、吴,280年。)随即又陷于分裂。 匈奴、鲜卑、氐、羯、羌5个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后,纷纷建立政权,其中重要的有16国,史称“五胡十六国” (317年—439年),北方的战火频仍、社会动荡。 重建的东晋(317年—420年)维持了半壁江山的统治,境内比较安定。随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1.北朝政权建立 ⑵ 建立(386年—581年) ①. “北魏”建立 ㈠ 民族 ㈡ 原住地 ㈢ 国号 ㈣ 迁都 ②.结果 ⑶ 更替 ——鲜卑族 ——大兴安岭一带,拓拔部原为游牧狩猎民族,后向西南迁移。 ——魏,史称“北魏”。 ——平城(今山西大同) ——至439年,统一北方。 ①.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 ②.历史上将北魏及其后继政权合称“北朝”(五朝)。 2.南朝政权建立 ⑴ 来源 ⑵ 开始 ⑶ 更替 ——南方的东晋 ——420年,东晋(刘)宋被取代。 ——宋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史称“南朝”(四朝) 3.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⑴ 农业 。 ⑵ 手工业 ⑶ 商业 ⑷ 民族经济关系 ①.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②.水利的兴修、犁耕的推广改进和北方作物的引入等,表明农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都比较发达。 ——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 ——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4.南朝政权衰亡的原因 ⑴ 南朝政权的统治者除开国君主较有作为外,后继者多昏庸荒怠。 ⑵ 致使南北对峙的平衡格局向北倾斜,最终由北方政权统一了全国。 1.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 ⑴ 历史背景 ①.中国自古 ②.十六国时期, ③.北方少数民族 ④.不少胡族君主 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是在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实现的。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认同并接收先进的汉族文化 身体力行,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1.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 ⑵ 冯太后改革(“太和改制”) ①.背景 ②.内容 ㈠ 北方的民族融合更被推向新的高潮 ㈡ 孝文帝拓跋宏继位时(太和是孝文帝的年号),年仅五岁,朝政大权掌握在临朝听政的祖母冯太后手中。 ㈢ 出身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 ㈠ 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㈡ 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脏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 ㈢ 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 ⑶ 孝文帝改革 ①.条件 ②.措施 ⑷ 意义 ㈠ 孝文帝自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