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跨越半个世纪战友情
跨越半个世纪的战友情
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友情是极为珍贵的,有的相聚的时日相当短暂,却使人终生难忘。这里记述的是60多年前我结识的一位战友。
一
那是在1945年的10月底,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苏中军区直属政治部为了使各直属单位从事政治文化工作的同志适应战后的新形势,决定在刚从日伪统治下获得解放的东台县城,举办一个预定为期半年的训练班,我有幸被选中去受训。
训练班共有七八十人,编为一个大队,其中有八名女同志,领导上考虑到女生的特殊情况,分散在各班活动不方便,决定单独编个班。分班时竟然让我这个年仅19岁的男同志充当了这个班的班长。
记得在开班的前一天,我正在帮助先到的几位女同志搁门板搭铺,只听得门口有人清脆地喊了一声“报告”。
我抬头一看,见是一位中等个子的女同志,穿了一身肥大的灰布军装,头戴军帽,帽檐下露出一头短发,瓜子脸,眉清目秀。我问她: “是来报到的吗?”她点点头,卸下背包,问:“哪位是班长?”“我就是!”我回答说。
“你?!”大概太出乎她的意料了,她愣了一下,但随即从军装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给我。这是军区后方医院出的介绍信。信上写明她叫周民,是医院的一名文化教员。信背后有训练班负责人的批示,要我收她入班。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新的集体里朝夕相处,共同经历了一段紧张、热烈、充满青春欢乐的难忘岁月。
周民是个生性活泼的姑娘。也许是她当文化教员的缘故,她特别喜欢唱歌,识简谱的水平很高,任何一支新歌,传到她手上,默看着歌词,就能按简谱的曲调轻轻哼唱出来。她的嗓音甜美,悦耳动听。当时东台城内刚演过由夏征农等人编剧的《甲申记》,那是描写李闯王进京的一部历史剧,其中有几支插曲风靡一时,特别是那支《圆圆曲》悲怆凄婉,浪漫飘逸,深受观众喜爱。有一次,训练班举行周末晚会。男班的同志集中火力向女班挑战,非要女班出一个独唱节目,正在僵持不下,周民毅然站起身,大方地唱了起来。她唱得情真意切,仿佛她就是当年被刘宗敏俘获的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她一唱完,全场一片叫好声,从此每当举行各??晚会时,这支《圆圆曲》就成了她的保留节目,长唱不衰。
周民不仅歌唱得好,学习也用功,特别是有关歌咏教唱,音乐方面的知识技能,更是专心致志。听课时如果笔记记不全,她就利用傍晚自由活动的间隙,躲在房间内,借人家的笔记本核对整理。晚上,我常常要去队部开会,她就和我商量,借用我一人独睡的外间屋子,点土一盏油灯,避开里间传出的谈笑声,独自学习,抄歌子。有天夜里,我开会回来已经9点多了,里间屋子里的姑娘们早已熄灯睡觉,独有她还在外间屋子用功。
“写什么哪,还不休息?”我问。她把桌上的本子递给我,只见她用线条和箭头分别画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各种歌曲拍子的指挥法,这正是白天讲课时提到的。我又翻了前面几页,尽是她抄录的部队流行歌曲。我不无羡慕地脱口赞扬:“太好了!”要知道,当时根本没有歌本子出售;机关、部队教唱的歌曲,均由一些爱好文娱的同志相互转抄传送而来。
预定为期半年的训练班进行到一半时,形势不断恶化,国民党顽固派在沿江一带集结兵力,内战的阴影日益加重,训练班打算提前结束,党支部决定在结束前发展一批思想好、学习好的优秀同志入党。经过研究,周民被选中,并决定由我这个班长负责联系并充当她的入党介绍人。这个神圣的任务,促使我对她要有更多的接触,我多次避开他人的耳目,找她个别谈话,摸清她的身世,了解她对党的认识,启发她争取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时,党组织还_处于秘密状态,有些话不便明说,可是机灵的周民已经领会了。她是靖江县斜桥镇人,参加革命一年多了,一再表示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任何考验。有了这一层关系,我们原本和睦的战友情谊,又充实了新的政治内容。她性格开朗,为人直爽,心口如一,不存芥蒂。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党支部大会通过了她的入党申请,接纳她为中共候补(当时的叫法)党员。
未几,时局日益紧张,国民党的美制飞机一日数次飞临东台上空,肆意侦察骚扰。为了减少目标,训练班奉命转移至东台东南的富安镇,争取作好个人的学习小结和鉴定后,各回原单位工作。
分手的时刻越来越近,难舍难分的:离情别意弥漫在整个学习班。一到傍晚,大家就不约而同地走出小屋,兰三两两徜徉在镇郊的小路上、桥头边,相互交换所属单位名称(在时有转移的日子里,留地址是毫无意义的),说不完的祝愿和希望里倾注着深厚的战斗友情。这时我发现;独有周民,一有空就伏在桌子边,埋头抄写着什么。
在结束训练生活的前几天,我一直在考虑:临走前夕赠送一些什么价廉物美的礼物给班里的姑娘们,借此纪念这一段难忘的经历。经与周民商量,她建议各自去镇上的一家小照相馆拍张照。互赠留念,既省钱又易保存。于是我领了全班人马,涌到照相馆。当时物资匮乏,小小的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