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普卡特彼勒四张资本底牌.docVIP

莱普卡特彼勒四张资本底牌.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莱普卡特彼勒四张资本底牌

莱普卡特彼勒的四张资本底牌   卡特彼勒这家全球重装领域的并购狂人,在80多年的公司历史上书写下无数精彩的资本篇章。卡特彼勒集团总裁兼CFO爱德华?莱普首次面对中国媒体,全面详解其“理性狂热”、“以本土对抗本土”、“抓紧风险之缰”、“胜在精良运作”等四张资本底牌。   2011年11月8日,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宣布三季度销售收入157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41%,利润为11.4亿美元,同比增长44%;除去比塞洛斯并购案增厚业绩的影响,这是卡特彼勒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   与业绩一同飙涨的仍旧是卡特彼勒永不停止的并购步伐。进入2011年以来,卡特彼勒已经先后宣布了对比塞洛斯、EMD、MWM的并购。卡特彼勒集团总裁兼CFO爱德华?莱普(EDWARD J.Rapp)在接受《首席财务官》杂志的专访时表示,“坚持并购”已经成为有80多年历史的卡特彼勒的发展常态。其实在卡特彼勒“疯狂”并购的背后是其一贯坚持的稳健运营。在坚固的基石和积极的策略之下,莱普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2011年的销售收入会创新高,2012年的销售和收入会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长10%-20%。   理性的并购狂热   翻开黄色巨人卡特彼勒80多年的历史,“并购”绝对是一个首要的关键词。包括来自今年11月11日的最新消息,卡特彼勒将出资8.87亿美元收购年代煤矿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08043.HK,下称“年代煤机”)。   虽然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收购动作遭受了一系列的非议,但是重工业行业的特点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坚持并购”的逻辑。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卡特彼勒并购的声音,包括收购矿业设备制造商――比塞洛斯国际公司(Bucyrus International)、收购柴油机车制造商――EMD以及刚于11月1日宣布的对德国发动机制造商MWM的收购。   在一直热衷于并购的背后,卡特彼勒有着缜密的思考和严谨的逻辑。“通常我们并购时先看行业的基本面。以比赛洛斯为例,它是美国的矿山设备生产制造商,拥有良好的前景。”   莱普表示,行业上的吸引力和基本面的未来发展价值是决定并购的首要因素。在并购上长袖善舞的卡特彼勒并非因并购而并购,“我们考虑的因??也会比较多。除首要因素之外,还包括战略上是否合适?这必须符合卡特彼勒的总体战略,做到产品互补、应用互补,或能够满足对零部件的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最大的燃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最大的柴油机厂家之一,卡特彼勒关注一切符合其战略发展的机会。   对于年代煤机的并购,卡特彼勒提出了溢价33%的全购要约。卡特彼勒负责全球采矿业务的集团总裁Steve Wunning对此表示,这是公司基于对未来25~30年矿业发展判断的策略性并购。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年代煤机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煤矿液压支架供应商之一,完成对其的并购可帮助卡特彼勒在中国煤机市场的及时布局。   根据市场分析预测,煤炭综采设备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复合18%左右的快速增长率。卡特彼勒此举被视为其在华煤机市场的及时布局。由于销量较小,卡特彼勒曾在2003年退出矿用挖掘机的生产,如今面对强劲的矿山市场需求,卡特彼勒再次决意返回。   莱普强调产品周期的成本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如同莱普说的那样,卡特彼勒通常会在全球寻找机会。他表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并购,卡特彼勒完善了在矿山设备、柴油发动机、燃气技术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和进一步的布局。   如果说如何选择并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莱普看来,整合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双方需要创造一个合力,共同推进整合的成功。为了保证整合的成功,我们还会专门做一些文件去分析如何整合成功。”当然他对于科特彼勒的并购优势也非常清楚,“首先,我们能够保证找到的目标是行业内最强的;其次,并购后结合我们遍布全球的强大的营销网络。”   最后,莱普还特别强调了一下,“除了并购之外,我们自身的滚动发展也在良好运行之中。”   以本土对抗本土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历史悠久,1975年即进入中国售出第一台产品。如今与卡特彼勒一同分享中国基建“盛宴”的不仅有诸如小松、特雷克斯、日立建机等外资企业,还有不断崛起的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本土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工程机械方面已经取得长足发展,而且早已具备了很强的矿山机械生产能力并在这个行业内古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回答如何应对日本等公司的激烈竞争时,莱普强调最好的答案就是――到他们所在的本土去和他们竞争。“这是最好的策略,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成本结构和供应链。”   事实上,卡特彼勒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在2006年移至中国之前,卡特彼勒的亚太区营运中心一直在日本。据《华尔街日报》今年1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