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灾害造成环境冲击探讨
地质灾害造成环境冲击探讨
摘要: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14km;震级: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in(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3级)后的第二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关键词:5.12大地震;地质灾害;环境冲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298-02
1 坡地灾害
在各种天然灾害中,地震灾害造成的震撼最大,一次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达数十万人,墨西哥地震中伤亡人数也高达数万人,5.12大地震死亡近十万人。但是,这种规模的地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有一次,而且常常被归之于不可抗力的事件。坡地灾害的损失,从长期及全球观点而言,高居各种天然灾害的首位,而且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天然灾害。对汶川环境造成最大冲击的坡地灾害为泥石流和山崩。
1.1 泥石流
泥石流是泛指土、石和水混合之后。进而产生集体运动的流动体。其中土指的是砂、泥、粘土等土壤。石指的是岩石、砾石等独立岩块,水则是指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所有水流。若粒径小于2mm的地质材料则可称为泥流;反之,则为泥石流的通称。因此泥石流的颗粒组成相当混杂,小至粘土,大至巨砾或岩块,粒径大小不一。发生泥石流的地质条件有四:其一为有来源提供土、石等地质材料。原本于沟谷或河床上游之源头就堆积了一些崩积土石。沟谷河床上也会堆积松散土层。下雨时,因为雨水渗入,使原本已堆积的土石材料达到饱和,进而产生流动体的运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从上游往下游,会顺着地形坡度流动,并以直线运动的方式往前推进,一面侵蚀河床基盘。另一方向,由于沟谷两侧具有发达不连续面的岩石边坡,坡内的岩石已成高度破碎状。当沟谷内两侧岩石受到豪雨侵蚀、浸润,山坡内的岩石便会因水压力的作用而崩坍。遇上泥石流冲刷、淘蚀沟谷两侧谷壁时,崩塌下来的破碎岩石便会间接增加泥石流土石方量。其二为地形有适当的坡度。地形具有坡度,便可提供泥石流往下冲刷的动力,坡度越大,当然整个冲蚀的动力便越大,一般泥石流流动中溪床的坡度多在15度以上。其三为有充分的水量。泥石流为流动体,流动体中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就是水流,也就是降雨。当雨水落在地面,雨水便会冲刷、侵蚀地表覆盖的地质材料,使表面覆盖土层因冲蚀而顺着坡度往下流入低凹之处。当雨水较大时,也会渗入地表弱化山坡岩层的力学强度,并会顺着山坡内的不连续面产生侧向水压力以及上举水压力,使山坡在承受双重水压力之下产生崩移、破坏。而山坡容易产生破坏的地质环境包括顺向坡、楔形坡、落石坡、翻覆坡以及崩积土坡等,都是沟谷两侧谷壁最易形成山崩的山坡。综合前述两种现象,雨水不仅同时饱和了堆积沟谷内的土石地质材料,过量的地下水或渗流水也会顺着沟谷中基盘底下的不连续面往上浮出,当整个浮出的水量大到足以拾升整个堆积的土石时,所有堆积体便会开始顺着地形坡度向下流动、滑移。就是这样经过雨水的催化、泥石流也就这么一触即发了,其四为各种地质材料的稳定性。包括沟谷两侧谷壁的稳定性。以及沟谷中堆积地质材料的稳定性。
1.2 山崩
一般而言,只要山坡的岩块或土壤其下滑力大于阻抗力,便可引发山崩。其实山崩和地滑是同样的地质灾害,只是因为运动形态不同,而有狭义上的区别。山崩的移动速度较急速,大多在一次大量移动之后,便趋于稳定;而地滑的移动速度则较慢。属于潜变的形式,而且移动破坏的次数不止一次。山崩是发生在山坡地的灾害,是一种块状运动或崩落现象。山坡地的地层,经过风化、崩解及人为破坏等作用,形成岩块或土坏等地质材料之后,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地质材料便顺着地形的坡度,向下产生位移。
2 地层下陷
过量抽取地下水所导致的地层下陷现象发生于世界各地,其中最严重的墨西哥市,近百年来下陷量已超过10m,美国加州圣瓦金谷从1925年至1977年下陷了近9m,日本已有超过40处地区出现地层下陷,我国的天津市及上海市则是地层下陷的新兴要角。地层下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由于地层的重量是由土壤中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和孔隙中的地下水压共同支撑的。抽取地下水会降低地下水压,同时部份原本由水压承载的地层重量,转由土壤颗粒来支撑,使得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增加,因此,土壤体积会被压缩,使孔隙率逐渐减少,此过程称之为压密现象。由于泥层较容易被压密,所以地层压密多发生于含水层中间夹的泥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