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与“混沌”课程
学生与“混沌”课程
摘 要:给大家讲述混沌的课程的故事,试图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复杂的系统,深陷其中,再一点一点理清其发展线索,感受两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最终试图和大家一起穿越“混沌”。
关键词:混沌;课程;自主建构
一、浑沌还是混沌
是浑沌还是混沌,这是一个问题?浑沌/混沌不是一个意思吗?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混沌,因为我们觉得意思差不多。但是仔细比较以后,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了。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经常说浑水摸鱼,也可以说浑水摸鱼,但我们把整个故事连起来,就会发现他们的区别了。“我想要摸鱼(目标有了),先要混(动词)水,当把水搞成浑(形容词)水后,就可以摸鱼了。”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浑沌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复杂的系统状态,而混沌则表示系统内部或者外部各种莫名力量暗流涌动,没有头绪的过程。更多时候其实我们不必将它们加以区分,而是把“浑/混沌”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比如说作者所理解的课程。
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在阅读卢梭的《关于戏剧演出给达朗贝尔的信》中,卢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罗马暴君尼禄曾在舞台上以歌手的身份出现,他下令把那些在歌唱时睡觉的人杀了,可是这样也不能强迫所有的人都不睡觉,贪恋睡眠几乎送掉了维斯帕西安(一个爱打瞌睡的大臣)的性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卢梭解说是“就算演剧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观众的情绪也不错,假如没办法使它成为一种意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演剧的效果还是等于零。[1]这个故事本身听起来像个笑话,但是如果把尼禄的歌剧看做课程,把尼禄看做课程规划者和实施者,观众看做学生,就非常有思考价值了。联系当下中国教育的课程实践,笔者产生了很大的触动,由此再次陷入了对学生与课程关系的深深思考。
对学校里的学生来说,与课程有关的就是课程表上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课。学生会根据课程表的规定,在上课的时间带上相应的课本,来到拥挤的教室,老师会在那里上课。学生的课程在他们进学校之前就早已被安排好啦!我个人认为学生早就被课程所控制,课堂学习总是处在一种被监视和审查的过程中。学生虽然知道要什么时间上哪个老师的什么课,但他们却很难说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去上那些课,除了考试分数,那些课对他来说有何意义?
在课堂上,虽然很多学生不关心老师在说什么,不过学生可以看老师表演也很好玩,如果实在讲得很无聊不想听,学生也有办法,要知道,要是学生想在课堂上睡觉老师根本就不可能发觉。要知道,多少年了,学生早就练就了一身功夫,就算是睁着眼睛学生也能睡着……
什么声音!?哈哈,是下课铃响啦!“It’s My Show-Time!”终于该学生上场了。室内室外,校内向外,到处都是喧哗、吵闹。那是我们在斗嘴、打闹。唱着我们喜爱的歌曲,跳起那动人的舞蹈,讲着最新最快的娱乐资讯,昨晚打怪升级的点点滴滴,打量着身边走过的帅哥、靓女,评头论足……不过,还没过多久,上课铃声就又响起了。学生不得不再次回到教室中上课了。不过还好,哥几个,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啥意思,所以学生的娱乐生活还会继续。可以“身在曹营,心在汉”嘛!一开始上课,学生心里就在盘算着下次下课铃声会什么时候响起,又可以和“谁”一起疯?想到这些,上课那就先忍忍吧,不就45分钟吗!“小Case!”实在受不了就先睡一会就是睡觉也可以不被老师发现嘛!实在不行,就装呗,适当给老师一点反应,保证让他看不出学生心不在焉就成!
三、关于学生与课程关系的思考
杜威在《学生与课程》中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学生与课程”关系的看法。他有这样一个著名的问答:“怎样处理学生与课程的关系?”“从学生出发。”他针对传统教育不重视学生在教育和课程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正是不成熟的学生。学生的不成熟性恰恰是他不断生长的条件。他说:“学生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并且以学生为自己的出发点。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 [2]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杜威认为课程组织与设计必须围绕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并通过这种课程使学生能够自我发展,自由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能。“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 [3]学生显然是杜威课程的重要出发点,甚至是中心。
施瓦布在《实践3:转化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课程理念――“实践的课程”。实践性课程观把教师和学生看做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它们与学科内容和环境一道构成课程的四要素。在实践性课程观中,人的因素凸现出来,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课程摆脱了死板的知识教条,从而充满新的意义,变得丰富、鲜活起来。教师可以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鄂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医院诊疗规范管理体系.docx VIP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DB51T 2616-2019 机关会议服务规范 .docx VIP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GBT7725 -2004 房间空气调节器.pdf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Numbers in life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4课时).docx VIP
- 07SG528-1:钢雨篷(一) 国标图集.pdf VIP
- 《心理学(第4版)》课件全套 姚本先 第1--11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与教育.pptx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