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5s1节段神经根行程与下位关节突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意义-applied anatomy study of l5 s1 segment nerve root stroke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nd its significance.docxVIP

l5s1节段神经根行程与下位关节突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意义-applied anatomy study of l5 s1 segment nerve root stroke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nd its significanc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5s1节段神经根行程与下位关节突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意义-applied anatomy study of l5 s1 segment nerve root stroke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and its significance

中英文缩略词英文简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PLDD percutaneous laser disk decompression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 PL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 MED-METRx micro endoscopy discectomy 显微椎间盘镜 YESS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杨氏脊柱内窥镜技术 TESSY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椎间孔内窥镜技术 LD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IDD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椎间盘退变CT Computer tomography 电脑断层扫描成像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Ray X-Ray X 射线AutoCAD 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 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视觉模拟评分法L5/S1 节段神经根行程与下位关节突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意义中文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尸体解剖,明确国人 L5/S1 神经根及下位关节突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测量 S1“肩三角区”及“腋下三角”等相关数据,研究经 L5/S1 间隙椎板间入路以脊柱全 内镜系统安全直达纤维环进行髓核摘除术的可能性。通过标本模拟及临床试验,探讨 该入路的实际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制作腰椎标本,在 L5/S1 椎间隙水平观察大体结构,测量 L5 下关节突上缘距 L5 椎板下缘弧顶水平线垂直距离;硬膜囊最外侧距离后正中线宽度;硬膜囊最外侧与 L5 下关节突内侧缘距离;L5 神经根与 L5 椎板弧形下缘最短间距;S1 神经根起始点 与 L5 椎板下缘距离;L5/S1 椎板间隙 S1 神经根与硬膜囊最大间距;容纳套管需要咬 除外侧最少骨质距离;L5,S1 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在标本上进行工作通道模拟试 验,得出模拟套管置入的平均头向倾斜角。利用 AutoCAD 数位建模精确计算 S1 神经 根“肩三角区”及 “腋下三角”面积及咬除部分骨质后的理论最大操作面积。进行 统计学分析,得出经 L5/S1 间隙椎板间入路以脊柱全内镜系统直达纤维环进行髓核摘 除术的安全范围。根据结论选择适用微创器械,临床选取典型 L5/S1 侧方突出患者, 按解剖学研究结论以该入路进行实际手术操作。术前、术后 1 个月及术后 3 月时进行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L5 下关节突上缘距 L5 椎板下缘弧顶水平线垂直距离 7.74±0.47mm;硬膜囊最外 侧距离后正中线宽度 9.03±0.42mm;硬膜囊最外侧与 L5 下关节突内侧缘距离-0.71±2.02mm;L5 神经根与 L5 椎板弧形下缘最短间距 6.36±0.67mm;S1 神经根起始点 与 L5 椎板下缘距离-5.16±1.87mm;L5/S1 椎板间隙 S1 神经根与硬膜囊最大间距 3.87±1.95mm;容纳套管需要咬除外侧最少骨质距离 4.03±0.83mm;L5 神经根与硬膜囊 夹角 39.3±3.0°;S1 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 19.9±2.9°;模拟套管置入的平均头向倾斜角 33.5±2.8°。计算机建模分析得出“腋下三角”平均面积 34.96±12.69mm2;“肩三角区”平均面积 18.96±9.04 mm2;咬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突骨质后可达到的 “肩三角区”最大面积 114.44±21.71 mm2。根据结果发现于 L5/S1 椎板间隙存在一 可经适度磨削骨质后获得的,可容纳约 7mm 椎间盘镜系统进入的操作空间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行小样本临床实验,以 7 毫米外径 TESSYS(Joimax)椎间盘 镜系统经 L5/S1 椎板间入路成功在“肩三角区”建立操作通道并顺利完成髓核摘除术, 3 例患者术后均得到即刻的症状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在术后,术后 1 月及术后 3 月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为规模开展临床应用提供了先导依据结论:1 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分析, S1 神经根“肩三角区”最大面积 114.44±21.71 mm2, L5/S1 椎板间隙部分磨削椎板外下缘或下关节突骨质后,在此处存在一个可容 纳 7mm 椎间盘镜系统工作套管置入,遂行相关操作的“手术安全区”2 临床上经 L5/S1 椎间隙 S1 神经根“肩三角区”入路,以 7mm TESSYS(Joimax) 内镜系统进行髓核摘除术治疗 L5/S1 椎间盘突出症在技术上可行关键词:L5/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