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李清照词愁情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李清照词愁情内涵

也谈李清照词愁情内涵   摘 要:李清照词中有很多愁,对于这些愁情的内涵,本论文试从文本出发,将其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而进行解析。从而得出了李清照的愁因主要不是家国之愁,而是与丈夫赵明诚夫妻不和,明诚有外遇所导致,并且笔者是有史可据的。   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内涵      因李清照生平资料的缺乏,研究者也持有不同的伦理观念、不同的评价,对于其创作的研究一直争论不休,如卒年[1]、改嫁[2][3]、词作的真伪[4][5]等问题。其中对于漱玉词中愁的具体内涵的解说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陈祖美、朱靖华等先生认为愁情来自于赵明诚纳妾[6][7][8][9],姚玉光先生却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词人的实际,是缺乏事实依据的穿凿[10],诸葛忆兵先生认为李与赵是“古今人人共同羡慕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但是他们之间也曾产生“中年情感危机”,这种“危机”恰恰是与长期分离的隔膜、赵的情感部分转移、李的无嗣等因素有关[11]。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并未能揭示出词人愁的真正内涵所在,因为他们将词作中的愁情视为固定不变的、静止的。实际上,词人的愁是不断变化的、内涵丰富的。正如前贤所指出的,其愁情的内涵是有现实依据的。据此,笔者将试从其词作中进行探寻。   一.前期:淡淡的闲愁   李清照从事词的创作应在24岁之前。词人少年有着良好的教育和宽松的家庭环境,父亲李格非是当朝的著名文人,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婚后生活较为美满,故早期词风格调明快,当我们读她的咏花词《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时明显能够感觉到其中的欢快,“自是花中第一流”、“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字句分明传达出词人的自信与豪迈,这是新婚的词人自得、满足情绪的体现。但是,这一时期的词中仍是有愁的,仔细寻绎,仍能感觉到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闲愁。比如:“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8226;莫许杯深琥珀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8226;红藕香残玉簟秋)、“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8226;红酥肯放琼苞碎)、“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8226;草际鸣蛩)等。   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全词传达出一种淡淡的闲愁。体现词人的一种莫名愁绪,这是词人初为人妇所作,愁情来自于其婚后百无聊赖的生活,这种无聊中还透露出一丝怅惘之情,而末句的“绿肥红瘦”正能体现这种春去夏来、留春不住的怅然若失!但总的看来此处的愁情是淡淡的,远没有后期的深沉,只是一种“不知愁滋味”时的少女之愁,是闲愁。   这一时期,词人的愁情主要体现在:   第一,待字闺中的少女思春春不至的惆怅心情,由此赋词说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销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该词写词人在某个黄昏,纵情饮酒后酣睡觉,“空对烛花红”,那种梦境与现实的落差使得词人“愁”,而这种落差也是词人按捺不住,挥笔成词的主要动机。   第二,新婚燕尔,夫妻的两地相思之愁苦。因离别而成愁,是淡淡的闲愁,但也挥之不去,遣之不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上可见,这一时期的词作是抒发了词人淡淡的闲愁,而愁的主要内涵就是少女时代的思春春不至的惆怅与初为人妇时与丈夫的小别。词人这一时期的词作情感细腻而柔婉,写心中之所想,精致而秀气。故《白雨斋词话》中评为“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是为精当。   二.中期:怨妇的哀愁    李清照中期创作截至到赵明诚去世,这一时期,词人的生活可谓是一波三折,其中有别也有聚,有喜也有悲,具体看来,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三个小的时段:   第一,屏居青州时期(1107-1116)。大观元年(1107)三月,赵明诚父挺之卒,蔡京得势,赵氏子孙受到党争的牵连,在这种政治情势下,赵明诚和李清照开始了乡里屏居的生活。这一时期词人主要创作的词有《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多丽》(咏白菊)、《忆秦娥》(临高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以及《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等。   这一时期,赵李二人的生活很是朴素,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是浓厚的幸福感,所以有学者将称他们为“伴侣式”的夫妻[12],从这一时期看来是有道理的。晚年的李清照回忆当年青州生活写下了《〈金石录〉后序》中记录道:“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奉人,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题。得书、画、彝、鼎,亦默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这种虽“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的简朴生活,却是词人最为津津乐道的,然而,再怎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