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57例临床观察.docVIP

舒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57例临床观察.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舒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57例临床观察

舒肝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57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舒肝补肾活血; 黄褐斑   [中图分类号] R758.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23-01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面部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笔者使用中药内服治疗,收集近3年的57例病人进行观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57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6~45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病程1.4年。皮损发生部位:蝶形型为35例,面上部型4例,泛发型18例。发病诱因:日晒诱发10例、精神因素诱发18例、化妆品使用不当诱发8例、口服避孕药诱发8例、原因不明者13例。其中有48例患者既往曾进行过治疗,均未治愈,治疗期间均未使用其它药物治疗。   1.2 诊断标准: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颜面部、颧部及颈部,成蝴蝶型,也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及颊部。   2 治疗方法   2.1 基???方药:柴胡12g、当归15g、赤芍10g、桃仁20g、丹参30g 、红花10g、川芎10g、白芷10g、降香10g、菟丝子20g、山茱萸10g。   2.2 辨证分型为   2.2.1 肝郁气滞血瘀型:皮损为浅褐色斑片,大小不一,伴烦躁易怒,情志不遂;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血暗紫,经前乳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解郁调经。基本方加郁金10g、枳壳10g、泽兰10g、木香10g、茯苓15g、丹皮10g。   2.2.2 肝郁脾虚湿郁型:皮损呈黄褐色斑片,边缘欠清楚,面色少华或萎黄,胸脘痞闷,神疲嗜睡、乏力、纳呆,月经后期,经血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治宜健脾利湿,益气养血。基本方加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党参10g、白芍10g、木香10g。   2.2.3 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皮损呈深褐色或灰暗斑片,伴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月经先期量少,口干不欲饮,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补血活血。熟地黄20g、仙灵脾10g、枸杞子10g。   上述各证型辨证施药,每天一剂,早晚分服。经期停用。另外,睡前服用三七2g ,活血消斑。   3 疗效判定标准[1]1)痊愈:色素斑片完全消失或面积消退90%;2)显效:色素斑片面积消退60%,或色素斑片中有正常肤色皮岛;3)有效:色素斑片面积消退30%,或色素斑片变浅;4)无效:色斑颜色不消退。   4 结果 本组57例患者经过1月治疗,痊愈12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3.6%,有效及无效患者继续2月治疗后基本痊愈。   5 典型病例 陈某,女,42岁,因面部黄褐斑2月就诊,症状见:面部颧骨部位间黄褐色色素沉着,伴月经提前,量少,色黯,白带偏多,舌质红,苔黄腻,舌底脉络瘀曲青紫,诊断为肝郁血虚,湿热瘀滞型。治以上方加味:丹皮10g、栀子10g、生地10g、 茯苓15g、苍术10g、蒲黄10g、白芷6g、降香1og,两日一剂共服用15剂,面部色斑明显变浅,后又服用2月。月经明显改善,白带正常,色斑消失。   6 讨论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是一种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的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该病除常见于孕妇外,各年龄的男女亦可罹患。色斑多分布在人的额、眉、鼻?和唇上等部位,呈淡褐色,有对称性,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多边界清楚,患者局部无不适感,但常年不退,日晒后加重。黄褐斑的发生可由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药物避孕药、氯丙嗪,苯妥英钠和微量元素失衡等因素引起。其中,妊娠引起又叫妊娠斑,分娩后一般可以消失,本案未纳入。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酒精中毒、甲亢、结核、内脏肿瘤也可发生。本病还可以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黄褐斑在祖国医学中又称“黧黑斑”,业界多认为本病的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是主要病机,贯穿于疾病演变的整个过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倡“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刚脏,主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是女性生理活动的枢纽,肝以气为用,以血为本,体阴而用阳,“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宗金鉴?卷六十三》云:“黧黑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阐明了肝气郁结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 《外科正宗?卷十一》有云:“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至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表明肾中精气不足也是黄褐斑发病病机之一;中医有“无瘀不成斑”之说,近代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沉、纤维蛋白原测定均明显高于常人,符合血瘀病理表现[2]。针对疾病的病机治疗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主。本方以柴胡、赤芍疏肝,菟丝子、山茱萸补益肝肾,丹参、当归、川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