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儿童情结及其笔下儿童形象剖析.docVIP

狄更斯儿童情结及其笔下儿童形象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狄更斯儿童情结及其笔下儿童形象剖析

狄更斯儿童情结及其笔下儿童形象剖析    [摘要] 狄更斯,19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自己童年时期的遭遇,为我们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整个英国的社会现实,绘制了那个时代众多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画卷,尤其是一系列栩栩如生颇具特色的儿童形象,更使其作品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关键词] 狄更斯 童年 儿童形象 剖析      一、狄更斯采用儿童视角进行艺术创作主要归因于其童年时的经历   狄更斯的作品中有一类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形象――“在伦敦迷雾、盗窟贼窝、暴君学校、后母家中众多的孤独可怜、游荡迷惘、挨打受辱、危险濒临、惊悸不安”的孤儿、苦儿、弃儿、流浪儿、低能儿、小乞丐。他们衣食无着,备受虐待,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与遭遇催人泪下。是什么原因使得狄更斯精于表现儿童生活和心理,习惯于以理想化的儿童视角进行创作呢?这与他个人的身世和童年时的经历密不可分。他在给朋友的一篇自传中写道:“我默默地忍受着痛苦,我极力地忍受着痛苦,除了我之外无人知道这一点。我究竟受过多少苦已无法说清。”尽管后来狄更斯事业有成,但童年的苦难经历始终萦绕在他心头,这使得他对英国贫苦儿童的痛苦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深切的同情;而在他为生存奋斗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凌辱,又使他对当时得道的中产阶级的伪善深为反感。从那时起,对儿童的关注便贯穿了狄更斯的整个创作过程。狄更斯的目光及思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英国儿童,他善于将儿童纯洁的心灵,敏锐的直觉和微妙的心理置于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环境之中,准确地展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同时完整地表达了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和憧憬。这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他个体生命的创作本能,是他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   二、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在其作品中的典型反映及分类   1.缺失了家庭亲情关爱的孤儿形象。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对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是和谐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这却成了贫苦儿童遥不可及的奢望。我们可以从狄更斯的作品中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大卫#8226;科波菲尔》中,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大卫在学校受欺压和在工厂受剥削的情景,其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作者的生活中找到原型,特别是前几章反映大卫童年时代的不幸遭遇同狄更斯早年的生活经历十分相似。这部小说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揭露了英国统治阶级对贫苦儿童的迫害。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其间包含了他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事的深刻认识。小说主人公皮普自降生起就处在冰冷可怕的世界。小说的第一章描写了小皮普眼中的环境:阴森森的沼泽、荒凉的乡村教堂墓地、长眠于墓地的父母及5个兄弟。小皮普曾说:“我不能指望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姐姐来救我。她只会把我拒之门外,从来没有给过我帮助。”不止是凶狠的姐姐,那些她请来的贵宾和亲戚也是竭力伤害可怜的小皮普。有这样的悲惨童年遭遇,我们也就不难想象皮普后来的发展过程及性格上的懦弱和多愁善感了。   《董贝父子》是狄更斯一部结构严密的小说。董贝和他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整部小说的基础。小保罗虽生在富贵之家,但出生即丧母,父亲董贝自私贪婪,冷酷无情。在董贝先生看来,“世界是为了董贝父子经商而创造的。”他教导儿子金钱是生命之源,有了钱可以买到一切。然而小保罗渴望亲情,渴望温暖,但他感受不到真正的家庭欢乐和来自家人的关爱,在不近人情的绅士学校里因不堪繁琐严厉的教育而夭折。至于女儿弗洛伦斯,在董贝先生眼中,不过是“一枚不能用来投资的劣币”罢了。   2.缺失了社会人道关怀的孤儿形象。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直接、准确、有力地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是作家精神世界的忠实代言人。这样的思想可以在《雾都孤儿》中窥见一斑。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一系列孤儿群像。他们的命运是“要么在济贫院里慢慢地饿死;要么在济贫院外很快饿死。”在济贫院里孩子们只能依靠低劣得不能再低劣的食物中少得不能再少的一部分维持生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少孤儿饿死了,能幸存者十之八九由于贫穷而堕落为妓女(南茜、蓓特)、杀人狂(比尔#8226;赛克斯),更多的是成为小偷。他们的劣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因为当他们面临堕落和饿死的抉择时,社会没有向他们提供人道关怀,眼睁睁地把他们抛进无底深渊。《雾都孤儿》反映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道德问题,暴露了当时的英国慈善机构是如何虐待儿童以及伦敦贼窝及黑社会是怎样把一个个本性善良,甚至机智可爱的儿童引向歧途的。   狄更斯在他的另一部小说《尼古拉斯#8226;尼克尔贝》中揭露了贫民学校制度。这部小说中全是貌似老人,肉体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