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摘 要: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构成要素。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一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常见审美范畴,二是要联系审美范畴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审美思维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范畴 审美思维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构成要素。高中语文教学能否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确不可小视。本文试图从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深入发掘、充分利用课程审美资源,全面丰富学生的文学审美感受的角度,谈谈自己对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高中语文课程常见的审美范畴      认识审美范畴,有助于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审美。美学上常提的五个审美范畴是: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   下面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分别说说五个审美范畴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表现:   1.崇高   崇高,又称大美、壮美、阳刚美。它主要是指粗犷、高大的形态,雄伟的气势,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怀,强劲的精神力量。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2.优美   优美,又称秀美、阴柔美、典雅美。它主要是指生动活泼的景物、平凡动人的情思、自然清新的哲理、美丽和谐的人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悲剧性   悲剧性指的是人生的残缺、悲凉,或理想与现实冲突导致人生的毁灭。例如鲁迅的《药》。   4.喜剧性   喜剧性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塑造滑稽、幽默的形象,去否定生活中不协调的形式,并进而肯定生活中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例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5.丑   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审美范畴,一般指作家笔下的让人厌恶、鄙弃、反感的事物,或体现着非人的本质力量的人物。丑的审美意义在于一方面能以丑衬美,另一方面可以化丑为美。例如闻一多的《死水》。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学知识,或者想办法为学生获取必要的美学知识提供便利。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疏忽不得。      二、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思维训练的方法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审美思维的训练。   1.把握意象特征,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还原物象,体会意象的美。   文学作品描绘景物,总是会进行恰当的裁剪和布局,并突出景物的特征。把握景物及其特征,然后在脑海里进行美的组合,我们就会得到一幅画。把它画出来,看似在训练美术创作,其实是训练我们的形象思维。   体会崇高美。例如学习李白的《蜀道难》: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感知文字符号,学生不难把握作者描写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九曲回肠的河流,上山的狭窄而惊险的天梯石栈……这些意象怎样用画笔画出?画出的物象怎样构成有机的画面?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原文的意境?这些问题是始终伴随着作画过程的,即使学生缺乏绘画基础,画得不像,那也没关系,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以及伴随思考产生的想象已经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山川的无比壮美。   体会优美。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这段文字虽然很美,但没有进入审美状态的学生,仅仅知道写了荷叶、荷花,仅此而已。至于荷叶的一望无际,高低错落,如“舞女的裙”的鲜明形象,还有荷花的袅娜或羞涩的情态,荷花与荷叶的和谐关系等等,他可能不予理睬。这样的“泛读”要获得审美体验是不可得的。要求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就能够引领学生从无心的泛读进入有心的美读。一旦学生的身心融入这片荷塘里,就会陶醉在宁静、和谐、秀美里,流连忘返。   2.缘波讨源,探索悲剧性审美的奥秘。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性审美,其奥秘何在?有两把钥匙,一是悲剧昭示人生价值,二是悲剧揭示社会意义。有了钥匙,顺着什么路径走呢?缘波讨源。波,即悲剧人物的经历;源,即导致人物悲剧的原因。   鲁迅小说《药》中的夏瑜无疑是一个悲剧角色。他投身革命,不被理解;他被封建势力残酷地杀害,鲜血却被买去做了人血馒头。但是,夏瑜的悲剧性怎一个“悲”字了得。回首夏瑜的经历,有一句话让我们久久难忘:“这大清的天下终究是我们的!”这是重要一“波”!这一波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夏瑜的崇高精神世界――伟大的抱负,执着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此时,他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悲”字了。他更是一种让我们敬佩的精神的化身。夏瑜的悲剧固然与其信仰有关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