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中预设受挫之后
课堂教学中预设受挫之后
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估计,形成基本的教学设计(一般称为“备课”“教案”)。所谓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教学的预设。预设是需要的,但真实的课堂教学既可能是教学预设的顺利展开,也可能是教学预设的受挫或失败。遭遇预设受挫或预设失败之后,教师应该如何调整和应变?这是我关注的问题。
一、没有反方的辩论:一份个案
《乌塔》是人教社04年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在罗马遇到了独自游历欧洲的德国小姑娘乌塔,二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这个14岁德国小姑娘,通过自己劳动挣旅费,并用三年时间为旅行做准备,独自一人在暑假期间游历了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在对话中,作者如实描述了国内孩子不会独自旅行的情况,与小姑娘形成鲜明对比。
我的教学设计是:无论在行动??还是在理念上,文中的乌塔都与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因此,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
正方:赞成乌塔独自旅游;反方:反对乌塔独自旅游。
通读课文之后,我公布了辩论的规则。然而,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分组的时候,全班同学一致站在了正方一边,反方空无一人。
我不甘心,开始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希望有人能够理解“独立”的复杂性,不要简单地以为所有的个人冒险、个人独立都是好的。我希望有学生愿意站在反方,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独立”的好处与坏处以及相关的难处。
但是,学生并不理睬我的启发与诱导。他们一致地拒绝与教师合作,没有人愿意站到反方一边。
二、“预设受挫”之后的调整
“预设受挫”之后,我不得不中断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断之后,让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很快上交自己的“读后感”,我抽取部分“读后感”在学生中传阅。下面是班里一个女孩交上来的作业:
看到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去旅游,我很惭愧。她14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我现在已经10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黄山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自己去黄山多危险呀!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爷爷奶奶说:“如果你不见了,就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我长大了怎么办呢?”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我最终就没有去。
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
哎!也不能全怪他们,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打工挣钱,而且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还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能干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允许我独自外出。
我想独立,我要自由。
这个女孩的想法在整个班级极具普遍性。
孩子们对鹰的渴望,对风筝的拒绝,正是对自由、独立的渴望,对管制、依赖的拒绝。
而父母用爱给孩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这里没有一分危险,没有任何担忧。
孩子很困惑:父母的关爱错了吗,自己的渴望错了吗?如果都没有错,却为什么无法达成一致?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另一个困惑是:自己没有自立能力,所以父母不放心;然而,父母越是不放心地守护,孩子就越没有机会走出去,于是就越没有自立能力……
三、教师的反思与教师的成长
课后,我写下了自己的思考。经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发现自己的观点因学生的挑战而发生变化。
1. 不以爱的名义取消孩子的独立
中国家长爱孩子,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家长以爱的名义取消孩子的独立,也是一个事实。自古以来,子女成为中国家庭生活的中心。传统的中国父母,有意无意地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典型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把子女当成“宠物”,或爱或打;一种是把子女当作“赌注”,指望回报。而子女也相应地具有两种典型表现,一种是依赖任性,娇生惯养;一种是“孝”字当头,唯唯诺诺。以血缘为基石的传统宗族制对其成员不无温馨、庇护以及代代相承的整体凝聚力,但是,这一宗法温情的代价,是把人的独立、自主、尊严、个性交出去,得不偿失。
胡适用“个人主义”否定了禁锢中国数千年的宗法和虚伪的家庭主义,认为只有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思想独立,特立独行,敢于承担责任和富于冒险精神,敢于挑战权威,提出个人的主张,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渴望,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然后走开,让他自由地成长。即使跌倒,留下血痂,那是将生长出力量的象征。庇护的翅膀太过宽厚,身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