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是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币制演变发展摇篮
天津是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币制演变发展摇篮
摘要:本文通过对所汇集清末明初天津钱币铸造的历史资料研究,论述天津市近代铸币和纸币制造业在历史上的地位,提出天津近代造币业是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币制现代化发展的摇篮的观点。
关键词:天津市;钱币制造业;货币金融史
中图分类号:F832.9(22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4-0069-02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认为天津近代钱币制造业对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币制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清末民初:天津钱币制造业是中国钱币制造业的龙头
清入关以后,为了军事上的需要,户部于顺治2年(1645年)在直隶蓟州(今天津市蓟县)设立“宝蓟局”,铸造“顺治通宝”方孔圆钱,这是见诸史志记载的天津境内铸钱的开端。其后,咸丰七年(1857年)宝直局在天津设立分局;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立了天津机器铸钱局(亦称宝津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设立了大沽造币局(即宝沽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立了北洋铸造银元总局(简称北洋银元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8月,创办了北洋官报局,兼营纸币印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立户部铸造银钱总局(后更名为户部造币总厂),天津近代钱币制造业逐渐兴旺发达。
在这一时期,天津有户部(造币总厂)和地方(北洋银元局)两个造币厂,又有纸币印刷厂(北洋官报局),成为当时中国钱币制造业的核心城市,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形成了清末民初天津钱币制造业鼎盛的局面。
二、中国最早的近代机制制钱技术在天津机器局应用
清朝时期的洋务运动,使不少原有的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机器生产,这种技术上的进步也促使中国货币制造由模铸法向机器制造的转变。光绪12年(1886年)7月,醇亲王奕等人欲想在有机器局的直隶等省以机器铸造制钱,于是上奏:“于机器局内添机器,制造制钱”1“借资轮机以省人力,”2这样,可以迅速恢复制钱制度,同时能有铸息,也可根除私铸。次年,慈禧在上谕中责令户部一年内将开铸制钱的有关事宜办理就绪。李鸿章按照慈禧的上谕的旨意,利用天津机器局雄厚的基础和先进的军工设备,在天津率先实践了这一主张,机器制钱才在中国产生。光绪13年(1887年)创建了附属于天津机器局的天津机器铸钱局(宝津局),开始对我国传统钱币铸造技术尝试一次新的变革。他“将中国制造的制钱(即样钱)寄往英国格林冶铁厂询购机器”,3不久,英国制造的机器在该局投入使用。机器铸钱与我国传统手工范铸钱币相比是一大进步,试铸的机制样钱得到了清政府的赏识。随后该局大量进口铸钱机器和原料,用新法铸钱,拉开了机铸制钱的序幕。铸行机铸制钱首先打破了传统造币技术的禁锢,是“洋为中用”在造币行业的具体实践。在李鸿章《中法铸钱运京摺》、《铸钱机器工费片》等奏章中都说明了天津铸造近代机制铜钱的历史。
三、北洋机器局铸造我国第一套以圆为单位的计值流通银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开始试铸银元,面值为:一圆、五角、二角、一角和半角。银币正面:周边为“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中环满文,从“清”字下满文旋读译为:大清国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内环“壹元”二字;背面:周边是英文“TWENTY SECOND YEAR OF KUANG HSU★PEl YANG ARSENAL”,译为“光绪22年,北洋兵工厂”,中为播龙。辅币图案与主币相同。该银币虽然成色不佳,铸造量甚少。但这是我国第一套以圆计值的流通银币,开启了以圆为货币单位的先河。
四、北洋银元局铜币在版式等方面进行的革新和探索,对各省铜圆模式的统一产生重大影响
北洋银元局作为地方铸币机构,成为北方币制改革的发祥地。该局铸造的铜币在版式等方面进行的革新和探索,所铸铜元具有独特风格,北洋造的光绪元宝一改纪地的风格,在币面的上缘左右两边铭“北洋”,上缘中间铭满文“光绪年造”,为以后各省(包括户部在内)制造铜元奠定了一个统一模式。当时北洋银元局制造的铜元生产精良,管理严密,钱币样式新颖,使用方便,铸造量大,满足了市场需求,受到社会各界欢迎,铜元很快取代了旧式方孔铜钱。
此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洋银元局发行了印有当十铜元票,分别为:五十枚、一百杖、五百杖三种,直型,字、号均用手写,由北洋官报局承印,印量不大,所见皆无使用痕迹,似乎没有投入流通。这是最早由官方发行的铜元票,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五、造币总厂制造祖模为全国统一制造货币,对促进币制改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清政府为了收回铸造权,统一货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