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溶液在超滤浓缩过程中传质特性的分析-analysis of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moglobin solution during ultrafiltration and concentration.docxVIP

血红蛋白溶液在超滤浓缩过程中传质特性的分析-analysis of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moglobin solution during ultrafiltration and concentration.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红蛋白溶液在超滤浓缩过程中传质特性的分析-analysis of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hemoglobin solution during ultrafilt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本文主要符号符号意义单位J渗透通量Rm膜阻力RP极化层阻力Δp压力差k传质系数Cg凝胶浓度Cb进料液浓度V体积S膜面积t时间L/m2?hMPag/Lg/LLm2s1绪论1.1引言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具有运输、缓冲、参与生理止血和防御等功能,其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通过可逆性结合与分离携带O2和CO2[1]。完成向组织细胞供氧并带走生命体代谢废物的任务。因此,体内任何器官血流量不足,均可能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失血休克、战时外科、缺血和离体器官保存时[2],就要求要有一种基质能够替代人体血液,血液代用品(bloodsubstitute)应运而生[3-5]。制备血液代用品的原料—血红蛋白的提纯是近年来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学者钻研的热门课题[6]。超滤技术作为膜过滤技术的一种,由于具有使用空间小、能耗低、操作简便、空间要求低、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以及对蛋白质天然构象破坏较小的优点,近年来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和生物化工[7-9],特别是满足血液代用品中蛋白质的浓缩的需要。正是由于其对学科研究重要的意义,使用超滤技术并了解超滤传质机理十分必要,此项技术很可能会成为今后血液代用品原料加工研制的主流发展方向。1.2膜过滤技术的研究1.2.1膜技术发展背景膜和膜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50年代以后,随着电渗析、微孔过程和血液渗析和合成膜等相继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膜分离技术开始了迅速的崛起,特别是90年代以来,膜反应器、传感器的发展以及可携带能源燃料电池因膜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之在工业上应用,膜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倍受关注。我国的膜科学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的离子交换膜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六五”“七五”“八九”“九五”计划中,国家都将膜技术列为重点开发研究项目。目前,各种膜的技术已经深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部分技术能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1.2.2膜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类膜分离技术的实质是以有可透过性膜为分离的中间介质,在膜两侧施加推动力,使用物料按照膜孔径尺寸的大小透过或者被截留,从而达到选择性分离和提纯的效果[10],这些过程中施加的推动力包括浓度梯度、压力梯度、电势梯度或温度梯度。与其他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许多特点[11],如膜分离技术操作简单、可靠度高、维护费用比较低;使用范围广,对温度要求较底,节能;分离效果好,广泛使用于食品[12-14]、汽车工业[15]、污水处理[16-21]、纺织制革、造纸工业、生物医学[22-26]等行业。由于膜的种类很多,因此有多种分类方法,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27]:按膜的材料分为生物膜和合成膜,后者又分为无机膜、有机膜、仿生膜。按膜的用途分为气相系统中用膜、气—液系统中用膜、液—液系统中用膜、气—固系统中用膜、液—固系统中用膜、固—固系统中用膜。按膜的作用机理分为吸附性膜、扩散性膜、离子交换膜、选择渗透膜、非选择性膜。按膜的孔径大小不同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其参数特点及范围如下图:表1.1膜过滤特性Table1.1Propertiesofthemembranefiltration项目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OR)膜孔径0.1μm-2μm0.001μm-0.1μm1nm-0.05μm1nm操作压力0.05MPa-0.3MPa0.04MPa-0.4MPa0.5MPa-1.0MPa1MPa-2MPa适用范围技术特点缺点1.2.3超滤被作为超滤、纳滤或者反渗透的预处理或活性炭过滤的后处理设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通水量大,工作压力低,制水效率高。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效果较差。大分子有机物、悬浮物、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等。与微滤技术相似。与微滤技术相似。适用于硬度和有机物高且浊度低的原水。可对原水部分脱盐或软化,去除色度、细菌、溶解性有机物和一些金属离子等。出水口感好,是一种适合于在优质饮用水生产中的膜过滤技术。常以微滤或超滤做预处理工作压力较高,有一定的制水率。制备纯水。几乎可以除去水中一切杂质,包括各种悬浮物、胶体、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细菌、微生物等。工作压力高,制水率低,能耗大。超滤是以压差为推动力,滤膜为分离介质,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过程,膜孔径在0.001μm至0.1μm之间,能截留胶体和大分子的分子量大约为500~500000,是一项分子级分离技术。超滤膜多数为非对称膜,通过膜的有压力下的筛分作用将溶液中大于膜孔的大分子溶质截流,使溶质与溶剂以及一些小分子分离开来。超滤的运行压力低,能截留大部份悬浮物和胶体,对于细菌、病毒、各种类酶等微粒相当有效,有相当的除浊作用,尤其适合于热敏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