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城与她第二条路
第二城与她第二条路
如何理解一座城市的从无到有,又进而“从有到无”?这听上去是一个逻辑混乱的伪命题。然而,它却是摆在黄石面前的真实命题。
1950年8月21日,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一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成立省辖黄石市,黄石成为了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2010年8月21日,黄石市借举办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欢庆建市六十周年,这正巧也在中国二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讯传出的几天之后。
很难说是中国的发展见证了黄石的发展,还是黄石的发展印证了中国的发展。但与这个国家几乎同时起步的黄石,不可否认,她的六十年是这个国家广大普通城市的缩影。毋庸置疑的是,这广大普通城市又是这个国家未来一切的希望所在。
建市,在矿冶的名义下
黄石的立市是天时地利的结合。素有“百里黄金池、江南聚宝盆”之称的黄石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得益于这份资源优势,黄石的建立多了几分“政治正确”的色彩。
1950年4月,时任中共湖北省书记、省政府主席的李先念到黄石视察华中钢铁公司,提出将大冶工矿特区改建成石黄市,其后,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改大冶工矿特区为市,定名黄石市。
因应建国之初的工业大发展,看似一时兴起的决定,背后却有着决策者在特定时代的谋略必然。
至于“黄石”二字,则演绎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中的黄石山、黄石矶。
因石而名,因时而立。六十年前,黄石从无到有地被设立。她深谙立命之本,深挖立命之本,向地下要资源,取矿藏。
已发现的矿产囊括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金、铜、钼、钴、锶等14种矿产储量居湖北省首位。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加之矿产相对集中,最初的几十年,黄石充分发挥此项优势,有了自己的工业支柱。
早在19世纪80年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就在黄石创办了大冶铁矿和大冶炼钢厂,随后与汉阳铁厂、萍乡煤矿合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煤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揭开了中国近代冶金工业的新篇。
在此基础上,黄石金属行业渐次发展起来,其中,??厂还历经了世纪交接的转型,以新冶钢、新冶特钢、新兴铸管为龙头的黑色金属产业集群在三大企业的带领下继续扮演着地区发展的生力军。预计到2012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净增700万吨,延伸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其中,特钢延伸加工能力90万吨。
有色金属产业方面,大冶有色、中铝铜板带、鸿骏铝业三大龙头企业拉动着整个产业群。以做精为目标,该产业预计2012年在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新增41家,达到110家;形成年产电解铜5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及带坯15万吨、铜线杆10万吨,电解铝18万吨、各类铝制品15万吨的生产能力。
同时,作为水泥故乡的黄石,在建材产业上也有着自己的得厚之处。1907年,慈禧太后御批在黄石建华记水泥厂,后改为湖北水泥公司,当时生产规模为“远东第一”,其“华新型”窑成为新中国水泥生产企业的样板。
当初的华记水泥厂如今已是百年历史的老品牌华新水泥,在后起的尖峰、华祥的共同推动下,预计建材产业销售收入在2012年会达到1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1家,达到60家;水泥产量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年产新型墙材10亿标砖、水泥预制构件100万吨、非金属矿及石材深加工产品40万吨。
相对于资源类产业的高歌猛进,黄石在其他产业发展上略显捉襟见肘。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服装工业的异军突起确实赋予这座城市“服装新城”的新名片。美尔雅西服、美岛女装等服装享誉海内外。高峰时期,全市服装业产值利润曾位居全国第二。预计2012年,纺织服装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净增54家,达到90家;生产棉纺纱锭50万锭、服装4000万件。
西塞电厂、黄石电厂、黄石工矿集团牵头的能源产业集群,东贝、山力、三环锻压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也在不同的跑道上蓄势待发。
食品饮料产业与化工医药产业成为未来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劲牌的稳步发展,青啤黄石公司、中粮的进驻为食品饮料业的发展打下强心针。振华、晨天、芳通则是壮大中的化工医药业的原动力。
虽然黄石市正以三大战略为基点,努力打造八大产业集群,但重工业的强势与轻工业的弱势仍一目了然。这样的不平衡在资源日渐殆尽的时刻便凸显了转型的迫在眉睫。
转型,在资源枯竭下
一昧索取的必然结果是耗竭,丰富资源无度开发的必然结果是优劣势的此消彼长。六十年的工业发展把中国推上了国际舞台,同时,资源底子薄的事实也曾一度被这种表面荣光所掩盖。
黄石这样因资源而建立的城市绝非特例,在向下掘富的获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