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贝币在我国行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贝币在我国行用

试论贝币在我国行用   摘要:海贝在我国夏朝已是实物货币之一,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天然海贝的不敷应用,在流通领域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币,其中铜仿贝的铸行成为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过渡的重要载体。秦朝建立后,贝币退出流通领域,但在云南地区,贝币一直行用到明末清初。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行用了1500多年,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兴起与衰落的轨迹。   关键词:贝币;商族;仿制贝;有文铜贝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79-04      中国的商品交换活动产生于上古时代,在三皇五帝的原始社会末期,已有氏族部落之间的产品交换。夏朝建立后,我国进入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增多,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出现了专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了实物货币。从夏朝开始,经商朝到西周,贝币在商品交换中广泛行用。      一、贝币的兴起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约距今7000年以前,我国历史进入到原始社会中期。在距今7000~4000年前,我国古人类社会进入到古史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人们已学会培植谷物,驯养家畜,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始呈现门类多样性。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使生产呈现出专业化特征。这时的产品交换已不再是偶尔为之。而是变为经常且必须。交换经常发生是因为剩余产品增多后,氏族或个体有了更多自己消费不完的产品可以拿出去交换。交换成为必须是因为生产活动专业化后,生产者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为了自己使用和消费,而是用于交换他人的产品,即通过交换,从他人手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物品。当时,专门进行产品交换活动的市场已经出现,《易经?系辞》对这一情况的描述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但在当时货币还没有产生,人们的交换是以物易物,正如《诗经?国风?氓》中所描述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汉代桓宽的《盐铁论》中讲:“古者市朝而无刀币,各以其所有易无,抱布贸丝而已。”   三皇五帝之后,是为夏朝。夏王朝居民活动地区位于中原,土壤肥沃,适于农耕,剩余产品日渐增多。货币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产品交换成为必须   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产品的所有者自主拥有产品的处置权。这两个条件在夏代都已具备,即夏代有了货币产生的土壤。   在交换活动日益频繁、交换范围更加扩大的条件下。在商品交换中就会出现能为其他商品进行估价的特殊商品――原始货币。原始货币为实物货币是指具有货币功能的自然物品和人工制作物。根据文献和考古发现,在夏代,生产工具、粮食、布帛、牲畜、皮张、齿角、龟壳、珠玉、海贝等都充当过交换媒介。后来有的被逐渐淘汰,只有其中几种为大家乐意接受而保留下来。这种充当货币的商品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因其稀少甚不易得,加之珍贵美观而为大家喜爱,因此被大家乐意接受,如海贝对于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即届这种情况;二是固定在本地盛产且可交换的产品或使用物品上,如农业地区的粮食,手工业地区的工具、布帛,牧业地区的牲畜、皮张,渔猎地区的猎具、齿角等。   夏代货币在史籍中已有所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桓宽在《盐铁论?错币》中载:“故教与俗改,弊(币)与世易。夏以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从考古发掘和史籍资料看,中国货币起源于夏代是可以确定的。当时,除了海贝作为货币外,金、银、铜、玉以及刀、刘、?等生产工具在不同地区也充当货币。就是说贝壳在夏代已是实物货币的一种,但在夏代贝币还没有成为全国惟一的货币。   如果说汉代学者司马迁和桓宽的记述是后人对前代佚事的追述而带有一定的传说性,尚不足以证明货币的起源,那么后来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12枚天然海贝和仿制的骨贝与石贝。通过对该遗址出土的器物进行放射性碳素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1600年,与夏代纪年大体一致,因此考古学家们确认二里头文化遗址为夏代遗址。另外,在河南陕县七里铺、郑州上街夏代遗址或墓葬中,也发现有骨贝等仿贝。这些仿贝的发现,说明当时贝作为货币来使用已很广泛了。   夏代中原地区用作货币的海贝主要有两种:一种背部呈紫色,有美丽的斑纹,即古文献中记载的“紫贝”、“紫石”;另一种呈白色,背部有黄圈,称为“环贝”。这两种贝因为普遍用作货币,所以古文献中把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