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概 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这一时代,汉代繁琐的儒家学说被抛弃,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崇尚清淡、玄学的风气流行。 个人的价值重新被发现,重视人物的风度、才学、气质的品评。社会的审美鉴赏力得到普遍提高,创作脱离了服务于政治教化等功利目的和从属地位,开始了“美术的自觉时代”。 宗教艺术的发达是中国美术史的主要特征,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美术创作异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民族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一节 绘 画 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使绘画的审美层面有所提升,表现领域不断扩大。 一部分画家摆脱社会功能论的束缚,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山水画也从人物画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画种。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画家普遍重视对人物传神的表现,追求个性气质。 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著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曹不兴 曹不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画家。他在50尺长的丝绢上画大幅人像,一挥而就,头身四肢都合乎比例。 相传他为孙权画屏风,误落墨点,画成苍蝇,达到乱真的程度,令孙权用手去弹。他也是最早接受西域佛画影响的画家,当时中亚的和尚将佛像带入吴地,曹不兴曾加摹写。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他留下来的论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主张形神兼备,提倡“悟对通神”,反对“以形写神”——要在特定的事件、情景中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仅仅将人物的外在形貌机械的拷贝下来是无法传神的。他提出的“传神论”成为中国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 现在留存下来归于顾恺之名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卷》三幅后世的摹本。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 《女史箴图》藏于大英博物馆(唐摹本) 纵22.5厘米,横377.9厘米 描述封建礼教中宫廷妇女忠于帝王社稷的故事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洛神赋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根据三国魏王曹操的儿子曹植所著《洛神赋》而绘,为宋人摹本。《洛神赋》描述了作者途经洛水同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相会的故事。 顾恺之根据曹植与洛神相逢、相恋又相别等具体情节,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描绘了赋中的意境。画家注重对人物情态的刻画,出色的再现了人、神之间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恋情。画中山石、树木幼稚古朴的反映了山水画初创阶段的特征。 《洛神赋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宋人摹本) 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顾恺之绘画的艺术特点及意义 艺术特点: 传神,重视人物的性格气质,与场景故事相辅相成。 春蚕吐丝,又称高古游丝,源自篆书笔法,笔法优雅婉转。 意义: 主张形神兼备的传神论,为中国的绘画定下基调。 春蚕吐丝是传统工笔绘画的基本形式。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3、南朝绘画 陆探微、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