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砚台蕴含人文情怀.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砚台蕴含人文情怀

宋代砚台蕴含人文情怀   摘 要: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其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文人用砚、官员用砚、学子用砚、宫廷用砚及民间用砚等几方面来诠释砚台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以揭示砚台除了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历史价值外,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砚台;工艺美术;设计;人文情怀;宋代;文化特征;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   Notes on Song Dynastic inkstone of cultural emotion   LIANG Shan   (School of Fine Art, Zhaoqing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文房用具亦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而砚则因其具有“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的品质,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濡也。”砚台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和积淀,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砚作为人类文化一种载体,它是文化产物,又是文化的物化形态。近代艺术哲学大师丹纳认为:“时代环境决定艺术种类,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①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社会变化和发展使得人们对砚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们对砚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实用上,而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砚的使用更加普及,特别是对端砚和歙砚的开发、制作,工艺已日臻成熟,名坑名砚不断发掘和生产,洮河砚作为贡砚名闻遐迩,澄泥砚的制作也日渐精巧,形成了端、歙、洮、澄泥这“四大名砚”。到宋代,石砚已取代唐代的陶砚而成为主要砚种。“四大名砚”的发展和高品位,已被文人士大夫所认同,砚因其丰富多姿的石品花纹,形制花式的不断创???,典雅考究的雕刻工艺,在全国范围掀起热潮。影响所及,上达帝王公卿而成为贡品,下至庶民学子而梦寐以求。对于“四大名砚”文人对其更是宠爱有加,盛赞不已。据唐询《砚录》记载,一方上佳的端砚其售价在数万钱。宋代名臣李纲《端石砚》诗中有:“端溪出砚材,最贵下岩石……得此馀可忘,一生着几屐”。② 苏东坡在《孔毅夫龙尾砚铭》中盛赞歙砚道:“涩不留笔,滑不拒笔。瓜夫而?理,金声而玉德”。赵希鹄称洮砚为“无价之宝”(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蔡襄对名砚赞言:“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持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在谈到端砚与歙砚优劣时,古人有“端石如风流学士,竞体润朗;歙石如寒山道士,聪俊清癯”之说。可谓环肥燕瘦,各呈其美。《续博物志》称:“天下砚四十余品。”砚的研制和雕刻艺术方面出现了多样化。宋砚的形制主要以抄手砚,椭圆形的高台砚,长方形的平台砚居多,如兰亭砚、太史砚、蓬莱砚,而且还有随形砚的出现,砚形浑厚古朴,风格质朴典雅,平易清淡。宋代一些文人墨客除了用砚研墨,还喜爱鉴赏砚、馈赠砚、收藏砚及研究砚。不少人还为砚著书立说,对砚台的种类、制作、性能、使用等进行归纳与总结,具体地探索与介绍,其中比较突出并留传至今的有:1.米芾的《砚史》。全书27节,介绍26种砚台,并从样式到性能,进行了精确的考证、剖析;2.苏易简的《文房四普#8226;砚普》。分4节,有传说、概述、诗赋等;3.唐积的《歙州砚谱》。介绍采石制作过程及砚石、品位;4.叶樾的《端溪砚谱》。介绍开采端砚质地、性能;5.高似孙的《砚笺》。全书共4卷,前3卷介绍名砚,第4卷汇录诗文,因取诸家之说,故叙述详实。③ 可见,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明史中,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了壮观的砚文化成果,砚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我们丰富的砚文化著作中,多只是介绍砚的材料、样式、品质、性能、历史、诗赋等,很少有探索砚台作为物质以外的精神内涵,较少有文章揭示砚所蕴含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最重要的,是砚得以延续发展,历久不衰,为人敬仰的重要原因。   为了便于论述,下面分别就宋代文人用砚、官员用砚、学子用砚、宫廷用砚、民间用砚等几方面诠释宋代砚台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一、文人用砚之“清雅飘逸”   中国文人是中华文化最主要代表,他们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最高理想,他们是文化精英和卓越的传播者,砚文化成为他们的思想、理想和抱负的主要表现形式,砚是他们文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