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阑尾炎体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阑尾炎体会

中医药治疗阑尾炎体会   摘 要根据多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经验,对急性阑尾炎的中医药治疗进行归纳总结。阑尾炎的病机特点主要是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败血浊气壅血而成肠痈。临床上应依据这些病机特点进行辨证施治,辨病论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阑尾炎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在外科住院病人中占10~15%。阑尾炎居中医“肠痈”范畴,近二千年来,我国历代的医界对其发病、诊断和治疗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肠痈的记载,汉代《金匮安略》一书中,总结有关治疗肠痈的经验,定出了辩证论治的方法,认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又称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严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上述原则,一直为我们后世医家所沿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并为我们今天诊治阑尾炎奠定了基础。我院门诊从1980年至2008年诊治阑尾炎1658例,应用中医药复方大黄牡丹皮汤等非手术疗法治疗,其中1558例治愈,治愈率为94%。改行手术者100例。      1病因病机      由于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暴急奔走,跌扑损伤,或暴怒忧思,或寒温不适,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胃肠功能受损,传化不利,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败血浊气壅血而成肠痈。      2诊断要点      ①大多为突然急性腹痛,常起始于上腹或脐周,经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在右下腹部,或为固定性持续性疼痛。②可伴有发热、头痛、倦怠乏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性症状。③体检时可发现在下腹阑尾点有固定压痛,重者可有明显反跳痛,腹肌紧张,有腰大肌刺激征和腰大肌试验阳性者,多为盲肠后阑尾炎,闭孔肌试验阳性者及直肠指检在直肠前壁右侧触痛者,多为盆腔位阑尾炎。④经空触诊检查,约有70%左右病人是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和阑尾穴上有压痛,且以右侧较为多见,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右下腹还可出现皮肤感觉过敏压。⑤舌质渎红,苔白腻,化热后,舌苔淡黄,热甚则可出??里焦燥苔,脉弦,化热后可见弦数,滑数脉。⑥白细胞计数增至1~2万之间,中性白细胞比率多增高。      3辩证论治      3.1蕴热型   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有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纳呆、便秘尿黄。右下腹有压痛或反跳痛,腹肌紧张不明显,体温在38°C以下,白血球正常或稍高,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紧或洪数。   治以通里攻下,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我院以复方大黄牡丹皮汤为首选。   方药:生大黄〈后下〉9克,制川扑6克,红藤60克,蒲公英30克,丹皮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木香9克,银花15克,川栋子12克,生甘草6克。   3.2湿热型   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加剧,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和局限性肿块,但不超过右下腹一个象限,湿重于热则微热腹胀痛不剧,口渴不欲饮,便溏而不爽,小便短小,舌质微红,苔薄黄腻,脉弦数,热重于湿则体温在38°C以上,血白血球汁数明显升高,腹痛剧,拒按,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以通里攻下,清热化湿和营,我院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   方药:生大黄9克〈后下〉,薏苡20克,制川朴6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蒲公英30克,黄柏9克,川栋子15克,丹皮12克,湿热重者加黄连9克,黄苓12克,阑尾脓肿形成者加桃仁9克,赤芍15克,瘀滞重者加莪术9克,当归12克。   3.3热毒型   腹痛剧烈,全腹可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热毒伤阴者,有高烧或恶寒发烧,持续不退,自汗烦渴,面红目赤,唇干口臭,呕吐不食,便秘或下痢不爽,溲赤或频数似淋,舌质红绎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体温达39°C左右,血白细胞计数1.5万左右,热毒伤阴损阳者,有感染性休克症状。肠绕腑实者,有全腹膨胀,频频呕吐,无排便排气。   治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凉血。以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红藤治之。   方药:生大黄9克〈后下〉,制川朴6克,红藤30克,蒲公英30克,丹皮9克,黄柏9克,蛇舌草30克,生米仁15克,败酱草30克,加碱。   热毒伤阴者,加鲜生地60克,玄参15克,天花粉15克,热毒损阳者精神萎顿,肢冷自汗者,加熟附片9克,泡姜6克,生大黄改制大黄9克。   外治:①大蒜、芒硝各30克,捣成糊状,外敷于右下腹先衬以凡士林油沙布,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发红起泡,敷2小时后取下。②针刺:主穴:阑尾穴、上巨虚、足三里、高热加曲池、办庭,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