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获奖感言,也能折射一个时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动员获奖感言,也能折射一个时代

运动员获奖感言,也能折射一个时代   “这枚金牌可以让我的爸妈生活得好一点儿。”这是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周洋的获奖感言。这句朴实的话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心头最柔软的那部分。   周洋朴素的感言之所以打动亿万国人的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还原了奥运冠军真实的一面。奥运冠军在中国,长期以来都被奉为“英雄”,耀眼的光环让人难以直视。千篇一律的感谢词树立了他们高大正面的形象的同时,也让观众们感到过于冠冕堂皇。周洋的获奖感言让观众们感受到:奥运冠军也是普通人。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不要苛求周洋获奖感言的“高度”,这句最朴实的获奖感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爸妈生活得好一点儿”也许能成为2010年感动中国的语言。一时间,网民把这句话捧为“最牛感言”,而周洋也被赞为“最美姑娘”。   在网友的一片争论声中,我们突然有了想回忆中国体坛“夺冠感言”的冲动。这看似简单的“夺冠感言”可有大学问,从“不准说话”到“口号式说话”,从“不会说话”再到现在“个性十足”的感言。随着时代的变化,运动员的说话方式和说话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回忆这几十年来,不论谁说的、说了什么、能说多少,真正打动人心、让人铭记的“感言”还是运动员们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五六十年代:不准说话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中国第一枚男子单打金牌时泪流满面。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出国时不能单独外出,必须按两人一组进行编组。而在国内比赛期间,由于新闻媒体较少,几乎不会被采访。当中国运动员和教练在国外比赛要接受记者采访时,运动员都必须向教练和领队提出申请,但申请几乎都是被驳回的。   汪平毅是四川篮球名宿,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曾数次以运动员或教练的身份代表中国国家篮球队参加国际比赛,算是那个年代出国次数较多的运动员。他回忆说:“我们在国外几乎是不接受采访的,如果有人想采访或有华侨邀请吃饭,必须向领导汇报并得到同意方可接受邀请。”1982年,汪平毅与国内其他几名篮球教练,前往哥伦比亚参加世锦赛。“当地一家中???馆的华侨请我们吃饭,为了安排这次邀请,这位华侨当天还专门谢绝了其他客人,但领导最后拒绝了。”      文革时期:背诵语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制”;“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文革”时期,体育运动员获奖感言必先来几句毛主席语录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党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使“左”倾错误方针席卷了全国,随后红卫兵运动通过全国大串联,引起各行各业的“改造”风潮。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体育系统也难逃被冲击的命运。1966年7月开始,各省、地、市级体委都停止了正常工作。1967年3月,“军宣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各级体委,1968年,“革命委员会”控制了各地的体育系统。由于领导干部被批斗,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体育系统陷入了瘫痪状态。这一时期,各级体育领导干部、教练员、运动员尤其是海外归来的运动员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1968年,著名的乒坛三杰傅其芳、姜永宁、容国团都因不堪迫害相继含冤去世;9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被分配到工厂当工人……当时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少,竞技水平也急剧下降。在这一时期,运动员接受国内外记者的采访,毛主席语录成了中国运动员??备的“台词”。      八十年代:标准语言   “中国人不是不行,中国人也行,也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1984年8月7日,洛杉矶奥运会女子排球夺冠后,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掷地有声地说。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体育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   中国女排队员郎平、张蓉芳,体操王子李宁等,都是80时代的风云人物。在面对媒体采访时,他们的回答大多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在运动员和教练的回答中,总能发现他们所肩负的沉甸甸的民族重任,他们喜欢用“勇攀高峰”、“振兴中华”这类激昂的回答。   不过,在这些队员和教练中,跳水皇后高敏是个“异类”。   高敏回忆说:“那时在接受采访前,没有领导会提前打招呼该怎么怎么说,也没有‘封口令’之类的说法。反正在国内外媒体面前,只要没有领导在一旁守护,我就随便说,如果领导在一边,我就会有点谦虚,会说‘我还需要努力’等等。”      九十年代:不会说话   “你训练得苦不苦?”“不知道。”“你想不想爸爸妈妈?”“不知道。”“你今年多大?”“不知道。”―――1990年世界友好运动会上伏明霞答记者问。   上世纪90年代是运动员夺冠感言变化最大的几年。在这10年里,运动员们第一次“张开口说话”,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通过和镁光灯、话筒的无数次较量,他们从“说不来话”变得能说一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