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红旗下》对满族文化发掘与展示
《正红旗下》对满族文化发掘与展示
摘要:《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成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充分反映了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内满族文化在北京的衰败景象,同时揭示了满族文化的兴衰演变及其发展趋向,它还在民族文化更深层次上,对以八旗子弟为代表的满族文化心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典型的描绘,强烈地表现了老舍一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忧民精神,寄寓了老舍对民族精神与性格的深邃思考。
关键词:满族文化 满族风俗 病态心理
《正红旗下》是老舍建国后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共十一章,约八万字。但遗憾的是由于十年内乱,老舍被迫停笔,这部作品成了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开始。据老舍的挚友罗常培先生在《我与老舍》一文中透漏,早在三十年代,老舍就曾经计划写一部以清末社会为背景的家传性质的历史小说,并着手收集过一些材料。另据舒乙在《老舍和满族文学》中也提到:“老舍很早就想写一部家传性质的作品。二十年代他在伦敦开始写作的时候,已经开始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但是这部小说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延到一九六一年底才开始动笔。
这部小说以旗兵出生的“我”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和视角,重点描写清朝末年北京中下层旗人的生活。通过对几个不同类型的旗人家庭描写,展现出满族旗人丰富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蕴含。这也说明老舍在创作过程中把自己的艺术视野转到民族心理积淀的文化层面中。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文学的民族化问题时指出:“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点,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古代的艺术,后人还是喜欢它。”老舍《正红旗下》中的民族风格是他所有作品中最鲜明也是最成熟的,具体表现在他对满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反思。
老舍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理的伟大作家,而且他所描写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真实的,其实不妨说《正红旗下》是一部清末旗人的心理史,很大程度上是描摹旗人的病态心理。了解旗人的这些病态心理,对我们窥探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极有帮助。
1 自尊自大的破落户心理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一时的繁荣强盛,刺激了民族自豪感的过度膨胀,给实际上处于劣势的民族文化罩上了“高贵”的光环,王朝统治者的专制欲望与自保意识趁机得以滋长,民族文化由此而失去了自觉与新生的希望。入主中原后的满族统治者及其腐朽性所造成的旗人寄生阶层,由于“饱食终日,毫无所争”,民族的自尊自信与血肉情感在等级的分化和寄生的困境中开始归于消亡,变得滑稽可笑。京旗子弟醉生梦死的悲惨结局,宣告了天朝上邦文化保护主义梦想的破灭,一颗颗盲目自大的心中都有着说不出的苦处。《正红旗下》在写到多老大这个人物时说:“一个比别的民族都高着一等的旗人若是失去自信,像多老大这样,他便对一切都失去信心。”由此可见自信心对旗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正红旗下》我们随处可见自尊自大乃至自负的旗人形象。这种自尊自大的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彰显祖宗的情节,更深一层次说则是一种破落户的心理。因为只有成为破落户而又企图维护原先地位的人,才会不思进取地吹嘘先前如何。《正红旗下》描写了这样一位满族翰林学士:“满翰林是个矮胖子,他的祖先曾征服了全中国,而他自己又吸收了那么多的汉族文化,以至当上翰林,所以不象汉翰林那么拘束。他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他的才华足以应付一切人,一切事。”其实这位旗人翰林的汉文化程度大概比不上汉翰林,他赖以自豪的真正资本是“先前阔”――祖宗入关时的功德和统治中国几百年的荣耀。正如清人郑板桥所说:“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他们宣扬祖宗正是因为他们深感自身的日益衰败,处于末世之叹中,他们的这种心理显然是地道的破落户心理。为了维持表面的自尊而心虚护短,夸饰逞强,这就是旗人的极大自尊上的自负和虚荣。
2 精神胜利法
随着封建社会的四面楚歌,满族文化也迈进了全面堕落甚至彻底分化的阶段,文化上的失落感和大厦将倾的幻灭感,与满族执著不变的好强心和自尊心矛盾重重,所以穷途末路的旗人也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在困境中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的方法,但如果让这种解脱的方法成为习惯性心理,也就成为一种病态。清末的许多旗人都处在衰败的遭遇中,谋生乏术而又奢侈挥霍负债累累,社会地位大不如从前。《正红燕下》写道:“连油盐店的山东人和钱铺的山西人也对旗籍主顾们越来越不客气了。他们竟敢瞪着包子大的眼睛挖苦、笑骂吃了东西不还钱的旗人。”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旗人就用精神胜利法来作为物质上失败的精神补偿。书中提到许多旗人家门口常因欠债而留下债主们画上去的鸡爪子一样的记号,大姐婆婆因讲究吃穿经常借债,她的逻辑是“债多了不愁”因而满不在乎,由此可见落魄旗人的一种雍容气度和随遇而安的性格及处世态度。和阿Q一样,旗人也善于用自己为别人所不齿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