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雷锋精神”一封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雷锋精神”一封信

给“雷锋精神”一封信    三家评议      聚焦概说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每年的2月、3月,各地都会纷纷启动一系列“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今年也不例外。2月22日,湖南长沙市举行覆盖千所学校、百万学生“续写雷锋日记,争当雷锋传人”活动;3月1日,河南郑州市举办“弘扬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活动,社会各界5000余人参加;教育部提出方案,要将“学雷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提出要开展“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创建和命名活动;而中宣部在2月份举办的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指出,要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雷锋精神伴随着70后、80后的成长,已经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当时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写自己做的好人好事――面对别人的感谢,自豪地说出“我叫雷锋”。而如今,“学雷锋”似乎成了形式主义更加浓郁的事情,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在“学雷锋”的热潮过去之后,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在当今的社会,谈“雷锋精神”过时了吗?“雷锋精神”有无必要传承下去?如果有必要,需要做哪些调整,来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      别把雷锋当成雷电   文/庄 青      上学的时候,每至三月,学校总会组织大家去做好人好事。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学时,班级集体去了敬老院,那是我们第一次去敬老院。敬老院里面冷冰冰的,那些老太太老爷爷疲惫虚弱,神情呆滞,坐着都要睡着了,连电视都不想看,根本无心和你聊天。我们带去的水果,让他们老化的牙口望而生畏。他们似乎知道这段时间会经常来人。院里院外都打扫得挺干净,我们觉得无事可做,就在一块几近荒芜的草坪上捡起垃圾来。回来的时候,门卫发了一张表扬证书,被贴到了班级后墙上。   那次学雷锋活动,我觉得挺失败的,不过隔壁班一位同学说她们更难过。她们去了孤儿院,带去了很多很多好吃的,可那些衣着简朴的孩子就是不吃。问:“你们为什么不吃啊?”孩子们说:“妈妈不让吃,留着给妈妈吃。”他们嘴里的妈妈就是孤儿院的管理员,这其中的道理可想而知了。   我非??感动于一个故事,说一位朋友经常在周末开着车带着一些文具礼物,到偏远的地方分发给孩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说自己小时候过得很贫穷,经常幻想能有一位从远方来的叔叔带些礼物给他,结果后来,他自己成了那位叔叔。   学习雷锋,应该是一种真切的关怀――发现需要,进而补充,就这么简单。   新浪网一直在推崇一位祈福女孩,可是我点开进去,看过几次后,不禁大失所望。里面大多是一些煽情的文字和该女孩类似写真的照片。此女不过十四五岁,却离开校园,和团队驾着车扛着摄像机一处一处祈福。说是祈福,却更像是旅游观光,每到一处,必定大摆pose,大秀深情,继而传至网上,推到首页,成为明星式的展览会。   我并没有看到这种作秀式的行善给大家带来多少好处,当然它肯定或多或少帮助了别人。但是我看到的是大批读者对此种行为的质疑和不解,对女孩舍本逐末生活方式的否定。   是的,已经有太多人懂得名利双收;有太多人利用慈善这一噱头吸引大众的目光,提转自己的公众形象。   大家可都还记得白芳礼老人吗?那种发自内心的行善,那种长年累月的默默无闻,那种毫无保留的付出,才是一位真正有大爱的人应有的品质。太多的人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帮助,把那些所谓的包装费、赞助费、车马费节省下来,你会发现那些比所谓的歌声和安慰有价值得多。   别把雷锋当成雷电,借着那闪耀的光芒微笑。一不小心,它有可能就劈到你了。      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来传承雷锋精神   文/黄 孟   接到了编辑的约稿,让我谈谈雷锋精神该不该传承的话题。我的手指在键盘上踯蹰――因为我在怀疑,如今90后的孩子有几个真正知道雷锋?有谁能将所谓的雷锋精神娓娓道来?那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还有几人知道它的来历?   出生于70年代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团结互助,时刻弘扬雷锋精神。我小学时的作文大致是几个套路:我和小明是好朋友,有次考试我钢笔没水了,小明毅然地把自己钢笔里的几滴墨水灌进了我的钢笔,啊,我好感动;我和同桌小花有了小误会,桌子中间刻了一道深深的“三八线”,准备老死鸡犬不相闻,有天我不慎遗失了早餐费,饿得前心贴后背,小花顿时动了恻隐之心,毅然把半个烤红薯悄悄放在我手心,啊,我好感动。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是被要求学雷锋的,也就是要日行一善。同学们都满大街寻觅需要帮助的劳苦大众,无奈那时社会主义形势一片大好,改革春风沐浴神州,在奔小康的路上,没有那么多苦主需要学生哥的帮助。为了完成日行一善的任务,大家经常胡诌帮老大娘挑水、捡钱包归还失主等事件,赛着说谎。我有一次长时间在湿滑的马路旁蹲守摔倒的老太太未果后,忍痛拿出了一毛零花钱当做失物交给了老师,强忍泪水完成了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