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喻在日语惯用语中表现探讨
隐喻在日语惯用语中表现探讨
摘 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且与人的思维方式于认知方式密切相关。立足于认知语言学,从日语惯用句的角度理解和阐释隐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隐喻;惯用语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210-02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主要用语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传统的定义为“?似性に基づく比喻である”。隐喻被看成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运用,属于比喻语言或诗体语言。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关于隐喻的研究开始兴盛起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开始从哲学、逻辑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的对隐喻的本质和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八十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把隐喻看作是一种思维现象,认为隐喻是通过说话人的认知概念对外界事物进行描述。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隐喻研究的认识论或建构论,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行动中。人们赖以进行思考个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其本质是隐喻性的,隐喻是存在于概念领域的认知作用,比喻表现是指把概念领域的隐喻通过语言表现形式具体化。而在日语的惯用语中,隐喻体现的尤为明显。
1 日语惯用语的分类
一般,我们常把惯用语分成两大类:固定搭配短语(本を?む/读书?をさす/撑伞??を打つ/拍电报)和比喻惯用短语(水を差す/挑拨离间??を?く/妒忌手を打つ/采取措施)。而比喻惯用语又可以分为明喻惯用语(?をつかむよう/不着边际わらにもすがる思い/急不暇择)和隐喻惯用语(泣いても笑っても/不管怎样食うか食われるか/你死我活)。明喻惯用语一般都有其明显的标志“ように”、“みたいな”、“まるで……の?子だ”等。如:水を打ったよう/鸦雀无声。而隐喻惯用语则是用隐喻使人们通过一件事物的象征或类似性去认识、理解或分析另一领域的事物。隐喻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具有色彩,具有修辞效果,同时还是为了认识世界创造出新的词汇,使人产生认知想象。
??? 2 惯用语中的隐喻
先来看一个例子:
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在这个惯用短语中,用“鬼”指代“厉害、强大的存在”;用“金棒”指代另一个“强大的存在”。短语的原意为鬼拿着金棒,引申为原本就很强大的事物又增添了新本领,变得更加强大了。这正是典型的隐喻惯用语。
关于隐喻的结构,理查兹提出了“本体”、“喻体”和“喻底”概念,“喻底”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形。用上面的例子来说,“强大的存在”是本体,“鬼”是喻体。布莱克把隐喻用法的词称为“焦点”,把隐喻的其他词称为“框架”。布莱克通过这组用语剖析隐喻的结构,解释隐喻的相互作用。例如:“足が棒になる”中的“棒”是“焦点”,“足”是“框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来了概念隐喻。他们认为隐喻意义是一个概念域向另外一概念域影射的结果,既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影射的结果。(引自胡壮麟,2004)
口がかるい/说话轻率
口がかたい/守口如瓶
在上面的惯用语中,“口”和“かるい”、“かたい”这些概念,是从作为身体的一部分的“口”向“轻率”、“牢固”的语言行为概念影射。“かるい”指张口的动作快,进而产生了语言行动快的隐喻意义。“かたい”有难以开启的隐喻意义。
青菜に?/垂头丧气
这个惯用语的原义是指水灵灵的新鲜蔬菜被撒上了盐后,一下子就变蔫了。引申为由于某种事情没有做好而变得意气消沉、沮丧的样子。这里把“青菜に?”这个日常人们熟知的这个现象向“意志消沉、沮丧”的行为状态概念影射。让人们有更直观的感觉。
上面的例子说明,人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些概念,影射那些不容易被理解、不容易想象的概念。这样使语言更直观、更生动。
3 惯用语中的隐喻意象认知
隐喻的理解分为隐喻的识别和隐喻的理解两个阶段,在识别阶段根据明确的隐喻信号或语境进行判断。隐喻的理解要进行认知联想、推理和根据语境背景知识进行意义推断。
3.1 认知联想
反りが合わない/脾气不合
这个惯用语的原义是指刀与鞘不配套,不合适。这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两个人“不配套、不合适”,进一步说就是两个人相互脾气合不来、不投缘等意义。
猿も木から落ち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这个惯用语的原义是猴子虽然善于爬树,但有时也会抓不住树枝而摔落在地。我们会有猴子善于爬树联想到在某方面能力突出的人,具有爬树本能的猴子尚且有失手的时候,更何况是人呢。这样一联想它的引申意义就出来了。比喻无论多么能干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诸如此类的惯用语,在实际的生活中,如果不用联想,是很难明白它所要表达的真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B类).pdf VIP
- 自考本科《小学综合性学习与跨学科教学》2025年4月模拟题附答案.docx VIP
- 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docx VIP
- 《野外辨别方向》课件.ppt VIP
- 2024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试卷及参考答案(非数学A类).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 VIP
- 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docx VIP
- 万科示范区验收移交指引.docx VIP
- 唐代僧人的法律规范-政大机构典藏.PDF
- 2025-202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5【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第1节】(原卷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