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物中毒调查处置简写版PPT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大 纲;;一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2 初步调查(食物中毒);初步调查;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GB14938-1994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
4.1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4.2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4.3 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4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5 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技术、学术上的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3 病例定义;(1)流行病学特征是指对事故发生时间范围、波及的范围和人群进行的限定:
时间范围:视疾病种类而定,一般从首发病例发病前1 ~2个疾病平均潜伏期开始 。
地区范围:指某个限定的特定食源性疾病发病增多的地区,而其他地区类似疾病的发病情况无明显改变 。
人群范围:指限定地区内的所有人群,或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如特定的进餐史(例如在某家酒店进食、食用了某种特定的食品)等。;(2)疾病的识别指标是根据疾病特征对调查人群所作的限定,主要包括:
患者自我主诉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
医生查体、检查发现的体征(体温升高、紫绀、瞳孔缩小等);
病例临床标本检测出的阳性结果(分离培养或检测到致病微生物、血清抗体滴度检测结果、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等)。;病例定义的分类;举例 小龙虾事件;小龙虾引起横纹肌综合征(哈夫病);临床特征与流行病情况; 临床特征与流行病情况(12起 23病例);临床特征与流行病情况;可能因素排查;病因因素排查;确诊哈夫病(Haff 病);4 开展病例搜索; 5 个案调查;(3)饮食相关因素信息
如有明确的共同暴露史,应重点关注该次共同暴露,但仍需要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其他相近的或类似的共同暴露;
如致病因子未知,通常应调查发病前72小时的饮食情况,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可疑食品/致病因素的初步假设(如有)综合评估确定应调查的时段。
饮食史的调查内容包括:
食品品种、进食量、进食时间、进食地点与饮用水来源,特殊食品处理或烹调方式。;6 描述性分析;125病例的临床表现;2) 时间分布分析
(1)流行曲线
绘制流行曲线描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征,以描绘疾病的起始、进程,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分析暴发特征和趋势,计算疾病的潜伏期和推算可疑暴露时间,发现异常的发病情况(如极不一致的发病时间,异常增多或减少的病例数等),判断疾病的终结。
;;(2)计算潜伏期
潜伏期是从暴露于致病因素(大量足以致病的病原体或毒素)到首次出现疾病症状或体征的时间,描述暴发特征应选用中位数潜伏期,以描述集中趋势并避免极短或极长潜伏期的影响。
疾病潜伏期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
如暴露和发病时间明确,可直接计算个体潜伏期或潜伏期中位数;
如致病因子已知,可根据其最短、最长和平均潜伏期分别推测可疑暴露时间,随后选择发病时间较为准确的病例(精确到小时)来推算潜伏期,并列出潜伏期范围(最短-最长)和潜伏期中位数。;(3)推算暴露时间
暴露时间有助于准确锁定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可通过如下方法推算。
致病因子未知,但发病时间明确,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发,在计算疾病大致的平均潜伏期基础上,从病例发病的中位时间倒推一个估计的平均潜伏期,即为可能的暴露时间。
致病因子已知且发病时间明确,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发,则查找疾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确定暴发的首例和末例病例,在流行曲线上分别回推一个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如两个日期相似,则代表可能的暴露时间,如两个日期有间隔,则代表可能的暴露时段。 ;3 地区分布分析
可通过绘制标点地图或面积地图描述疾病的地区分布。
(1)对病例数较少、多区域散发的事故,常采用标点地图,即将病例按居住或工作地点,用点或序号等符号标注在手绘草图、平面地图或电子地图上,标点地图可清晰显示病例的聚集性以及地区背景因素对疾病分布的影响。
(2)对规模较大、跨区域发生的事故,常采用面积地图,即计算不同区域(县/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的罹患率,采用EpiInfo等地图软件进行绘制。;4 人群分布分析
按病例的性别、年龄组、职业等人群特征进行分组(学校或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事故,常按年级、班级、或班组/车间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人群的罹患率是否存在统计学的差异,以确定暴露人群和发病的高危人群,排除未发病人群,调查罹患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各组人群在饮食、饮水等方面的相关因素,寻找病因线索。;7 建立假设;8 验证假设;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