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马”认知.docVIP

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马”认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马”认知

从汉日同形词“马上”看中日两国对“马”认知   一、引言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对于阿拉伯人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沙漠中,所以阿拉伯语中有许多来源于骆驼或者与骆驼相关的词汇。而在中国,“马”从很早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人与马已有着数千年的深厚感情。日本人虽被称为海洋民族,却也有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血统,“马”传到日本也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正因为马这一动物与中日两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汉语和日语中有许多与马相关的词汇、熟语等。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重点分析“马上”一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探讨两国人民对“马”的认知。   二、“马上”的意义   汉语中的“马上”和日语中的“馬上”虽然字形上只有简体和繁体之分,但在意义上却有很大不同。   (一)汉语中“马上”的意义   1.马背上   唐代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曰:“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它意为岑参在去西域从军的路上遇到入京使者,在马上相逢,因无纸笔写信回家,只好请使者捎口信回家报平安。   2.比喻在职做官   “寇安老头当时还在马上,他把这对情侣饲养在龙眼葡萄棚架之下”(从维熙《远去的白帆》1983:49)。对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没有像今天那样普及汽车的年代,骑马的多为当官或有身份的人,普通人只能靠两条腿走路。所以,“马”可以被视作一种官位或身份的象征,骑在马上的人,即是在职做官的人。   3.即时;立刻   “老四也不催我,显然他说的是长久之计,不是马上要干什么”(老舍《黑白李》)。其由来是:在古代,“马”才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在“马上”就代表做好了准备。“马上”作为“即时;立刻”的用法记载,最早出现于元代的《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就马上说了罢!”   再如“马上封侯”图,它由猴子、蜂、骏马组图。因“猴”与“侯”、“蜂”与“封”同音双关,所以,此图寓意是“马上封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   (二)日语中“馬上”的意义   (1)馬の上。また、馬に乗っていること。   『太平記』-一0·千寿王殿被落大蔵谷事「馬上にて腹切って」(《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十六卷),1976:232)   (2)馬に乗ること。乗馬。馬乗。   『太平記』-八·四月三日合戦事「嶋津先より物馴たる馬上の達者」(《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十六卷),1976:232)   (3)馬に乗って戦場に出ること。戦いを事とすること。転じて、戦場。   『随筆·胆大心小録』-一0八「馬上に出たちて、戦死せられしてぞ」(《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十六卷),1976:232)   (4)騎馬の者。騎馬の武者。   『長門本平家』-一一·実盛上京事「馬上二十八万五千余騎とぞしるしける」(《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十六卷),1976:232)   (5)ばじょうめん(馬上免)の略   意义(1)和(2)是“馬上”一词的字面意思,而意义(3)和(4)已稍有转变,引申为“骑马出战、战场、骑马兵”的意思。   通过比较汉语“马上”和日语“馬上”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汉语“马上”一词的意义虽由其字面意思引申而来,但意义转变较大。而日语“馬上”一词的意义仍比较贴近字面意思。   三、中日两国对“马”的认知   (一)汉语“马上”的变身   词的意义会随着时代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断变化,所以汉日语中“马上”一词意义有所不同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汉字是5世纪通过中国的僧侣所携带的经书传到日本的。在8世纪的日本奈良时期,中国的诗歌也对汉字在日本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日语“馬上”的意义应该是继承了汉语中的意义并在不断变化。换句话说,汉语的“马上”本来也有“马背上、骑马”的意义。通过查阅《辞源》可以知道,古汉语的“马上”有“马背上”和“立即”两种解释。但是,为何现代汉语词典中反而看不到关于“马背上”的解释呢?   在《日本語をさかのぼる》一书中,大野晋提出“词的变身(語の変身)”这一概念。在书中,“变身”被解释为:意义不断转变,某一时期,两种意义同时存在,最终一种意义被废除,转变成新的意义,旧的意义被遗忘。基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认为,汉语中“马背上”这个意义最早也存在,随着人们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马上”的引申义,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近现代,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与马的接触越来越少,“马背上”这个最初的意义也就渐渐被其他的引申义所取代。   (二)日语“馬上”未变身的理由   汉语“马上”一词从指代具体事物、动作的词汇转变成了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日语“馬上”为何在意义上没有如此大的改变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历史及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   日本最早并没有马这种动物,马是从中国经由朝鲜传到日本的。马在日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