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动词“却”语法化历程
浅析动词“却”语法化历程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却”由古代汉语中的动词用法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的副词用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语意的演变及虚化、句法位置的变化和人的认知心理是推动其语法化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却” 动词 副词 语义演变 语法化 动因
古代汉语中“却”主要做为动词使用,本义为“退,使退”。到了近代,“却”的本义逐渐弱化、虚化,虚词成了“却”的主要词性。近代汉语中“却”的用法极为丰富灵活,仅做为副词就有十多个义项,此外还有连词、介词和助词的用法。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却”主要做为转折副词存在于语言现象中,其他用法逐渐消失了。
近二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却”的助词和副词用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有景士俊的《析“却”》、梅立崇的《关联副词“却”试析》、董淑慧的《谈“却”字三项副词用法演成及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等。此外,有学者结合一些句式对“却”的语法意义进行探讨,如邢福义《“却”字与既然句》、宋玉柱的《从“却”字连接主谓谈起》、杨月蓉的《“但是”和“却”的相容性和排斥性》等。但是关于“却”的形成和演变,学界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本文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却”由实意动词向副词演变这一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
一、“却”的意义的演变轨迹
“却”字在《说文解字》中作“卻”:“卻,节欲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卻,退也。从卩,节制意,谷声。俗字作‘却’。”从以上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却”最初是一个表意单纯的实意动词,本义为“节制而退却”,引申为一般的“退”,如:
1.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史记.项羽本纪》)
2.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例1、2中的“却”都可单独作谓语,是主动式。当“却”用于“却+N(表人)”这一格式时,“却”也相应有了使动用法,表示“使……退”之意。例如:
3.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史记.留侯世家》)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史记.秦始皇本纪》)
例3中的“却”为“使项羽退”之意;例4中的“却”表示“使匈奴退却”。
汉代以后,“却”开始与其他动词连用,并且连用的情况逐渐增多,出现了“却+V+O”的形式,并且第二个动词在句中起主要作用,“却”开始作为一个非焦点动词位于第二个动词前,如出现了“却行”“却至”“却走”等两个动词连用的情况。“却”的动词义开始虚化,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时间副词“却后”,用来表示时间上的“后,后来”,并且作为一个独立的时间副词被广泛使用,例如:
5.却后数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世说新语》)
6.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
例5、6中“却后”都为“过后、以后”之意,在当时的文献中有很多记载,这表明“却后”已成为一个单独且可直接使用的时间副词,这奠定了“却”虚化为副词用法的语义基础。
随着“却”本义的进一步虚化,“却”首先形成了方式副词的用法,表示“复、在”之意:随之又形成了表示转折义的转折副词:在转折义的基础上意义进一步虚化,出现了表示人心理感受的“竟,竟然”的义项。转折义是现代汉语中“却”的主要义项,许多研究虚词的作品中,都对“却”进行这样的定义。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认为“却”修饰动词,表示某个动作或行为是和前面所表示的动作和行为相反或者相对的,出乎意料或者超乎寻常的事情。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却”表转折。可以与偏(偏偏)、反而(反倒)、虽然(尽管)、但(是)等连用。
例如:7.村里地主势力一到,农民的文化运动边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学校。(《毛泽东选集》)
8.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鲁迅《在酒楼上》)
例7、8都含有转折义,例7表示两个行为相反,“一向痛恶学校的农民”与“农民努力办学校”形成逻辑上的相反。例8也是如此,在表示事情相反或相对的同时又增加了出乎意料的语体色彩。
二、“却”的语法化机制
解惠全认为:“实词的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以句法地位为途径。”也就是说,发生语法化的动词大都是由于句法位置的改变,进入偏正式的连动式中,作为非中心词成分,这些动词在结构和语法上依附其前或其后的中心动词,从而导致这些动词动作性的减弱,词义发生抽象化。于此同时其语法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却”的语法化是遵循这一规律而进行的。
(一) 先从词汇意义的角度,来分析“却”发生语法化的语义基础
“却”由动词义——“退”虚化为表示“复、再”义的方式副词和表示转折义的转折副词,是“退,使……退”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森林可燃物动态特征研究综述.doc
- 森林城市打造秦皇岛绿色梦想.doc
- 森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oc
- 植入式广告心理学动因探析.doc
- 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疗效分析.doc
- 植物品种权扩张背景下“农民特权”法律保护.doc
- 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doc
- 楚天评论舆论引导之道.doc
- 楚天都市报崛起发行战略.doc
- 楼下村古宅中现实人生.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