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厌氧性细菌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医学厌氧性细菌课件

破伤风杆菌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概述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概述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类: 厌氧芽胞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属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共同特点: 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 在自然界(水、土等)、动物及人体肠道中广泛存在; 产生外毒素致病。 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无荚膜。 破伤风梭菌 一般情况 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 创口污染、分娩时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本菌可从伤口侵入,引起破伤风,患者表现为肌肉痉挛,抽搐,最终呼吸衰竭或窒息而死,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G+杆菌有芽胞, 呈鼓槌状, 有周身鞭毛, 破伤风梭菌 2.培养: 专性厌氧,血平板上菌落呈“羽毛” 状(不规则,中心紧密,四周疏松),微溶血 3.抵抗力: 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 能耐煮沸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致病性: 致病物质: ⑴ 破伤风痉挛毒素 化学本质:蛋白质 化学结构: 菌体外:重链和轻链,以二硫键相连; 致病性: 只有重链(与受体结合)和轻链(毒性部分)同时存在,才能致病,对人的致死量是1ug。 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破伤风梭菌 ⑵ 破伤风溶血毒素: 在功能和抗原性上与链球菌溶血素O相似,对氧敏感;可溶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对破伤风病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破伤风梭菌 致病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 窄而深的伤口;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 局部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梭菌 免疫性: 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的作用; 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毒素轻链的毒性作用; 由于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却不足以引起免疫,故患过破伤风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破伤风梭菌 防治: 防: 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正确清创、扩创 人工自动免疫: 白百破三联菌苗,DPO 类毒素--→儿童、军人、野外工作者 人工被动免疫: 紧急预防: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 2. 治:早期足量TAT; 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一般情况: 是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肠道中。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有荚膜, 有芽胞(芽胞位于次极端,不比菌体粗,须在无糖培养基方能形成);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2. 培养: 厌氧: 血平板: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 外-α毒素----不完全溶血 内-θ毒素----完全溶血 蛋黄琼脂平板: Nagler反应 α毒素分解卵磷脂→菌落周围有乳白色浑浊圈 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外毒素: 种类多,最重要的是α毒素,为卵磷脂酶 2.所致疾病: ⑴气性坏疽 ⑵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微生物学检查: 1. 直接涂片镜检: 取材:创口深部取材,涂片; 镜检:革兰染色,见G+大杆菌,有荚膜,且常伴有其他杂菌污染。 2. 分离培养与动物实验: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防治原则: 1. 预防: 及时扩创 → 破坏厌氧环境 严密隔离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彻底底灭菌 2. 治疗: 尽早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必要时截肢) 多价抗血清:早期用 抗生素:大剂量治疗 高压氧舱: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含量达15倍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概述: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海洋沉淀物中,偶尔存在于动物粪便中,通过产生剧毒的肉毒毒素引起肉毒性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生物学性状: 1. 形态染色: G+粗杆菌, 有芽胞, 呈汤匙状或 网球拍状 2. 培养: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溶血。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剧烈的毒素。 食物种类: 国外: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