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 本课话题——精神 一、从课本中积累 二、从生活中积累 三、从历史中积累 一、背景回放 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 阿Q精神 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阿Q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为世人所运用。阿Q是一个横遭压迫、备受屈辱的雇农流浪汉,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为是“胜利者”。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病态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 关于阿Q精神,黄修己教授有一段非常透彻又简明的论述:“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例如,他挨了人家的打,便用‘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并自认为是胜利了。由于这种病态精神的支配,他便永难振作起来以求自强,并永在屈辱中苟活。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尽屈辱的血泪史。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杀,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胜利。” “阿Q精神”通常是被那些需要胜利而又无法得到胜利的人用来维持自己精神上的平衡的一种药方,也可以称为一种自欺欺人的骗术,常常表现在走向没落的统治阶级的精神状态中。其实它是一种生活中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不只是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舂米()       (2)譬如() (3)擎起() (4)孤孀() (5)托庇(bì) (6)下箸() (7)醉醺醺() (8)虱子() (9)奚落() (10)敌忾() (11)面颊()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角   (2)佛 (3)间 (4)传 2.语境辨析法 (5)政府鼓励发展畜()牧业,对牲畜()存栏量多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 (2)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3)出言无状: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4)踉踉跄跄: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5)无可是从:不知道该怎么办。 (6)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要大发脾气。 [辨析正误] 对于他这种错误的做法,我们要同仇敌忾。等他一到场,大家都怒目而视。 辨析:“同仇敌忾”指对敌人仇恨,这里的对象成了“错误的做法”,显然不当。“怒目而视”表示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要大发脾气,用在这里恰当。 (二)易混辨析 1.分辨VS分辩填一填   ①如何分辨网上真假银行呢?公安部门给您支招,从五个方面识别。 ②“我想并不是那回事,”露西尔不以为然地分辩道,“多半是因为在大战时他当过德国间谍。” 辨一辨   分辨:辨别、区分,多用于区别,用心或眼睛。   分辩:辩白,解说,用于争辩是非曲直,用语言。 2.懊悔VS懊恼 填一填   ①球队因裁判问题意外输掉比赛,主教练很懊恼。 ②一身黄色囚衣,本该在校读书的赵某,忍不住为自己的无知和莽撞流下懊悔和歉意的眼泪。 辨一辨   懊悔:重在“悔”,后悔,主要是责己。 懊恼:重在“恼”,烦恼,或是对人,或是对己。 本文通过记叙阿Q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一、阅读开头至“然而阿Q很喜欢”,回答问题。 1.“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作者为什么要提及这一点? 参考答案:连姓、名、籍贯都渺茫的人,可见其地位之低。阿Q没有姓,没有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 2.“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句话表现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这是阿Q的名言,一副无聊、无能的嘴脸。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