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克斯家族中弦乐三重奏
福克斯家族中弦乐三重奏
在音乐教育相当普及的西方社会里,一个家庭里学音乐的成员们要组成一个三重奏或四重奏似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确有不少颇有成就并声誉鹊起的范例。然而要说到一个家族里辈分不同的几代人能组成两个或三个重奏组的例子恐怕就不那么好找了。美国的福克斯家族就属于这凤毛麟角中的一员。这个家族中的约瑟夫·福克斯,莉莉安·福克斯和哈里·福克斯三兄妹正好是一个弦乐三重奏;而莉莉安·福克斯和她的两个女儿芭芭拉、卡罗尔恰好又是一个纯正的母女弦乐三重奏;更有甚者,芭芭拉、卡罗尔再和芭芭拉的女儿让娜则组成了第三代的女子弦乐三重奏。在世界乐坛,一个家族里能涌现三组弦乐三重奏倒真堪称是绝无仅见的了。
约瑟夫·福克斯
福克斯家族的传奇是从约瑟夫·福克斯(Joseph Fuchs)开始的。这位活了九十八岁的艺术大师是他那一辈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说到二十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家,人们也许会随口举出十几个甚至更多如雷贯耳、耳熟能详的名字。不用进行民意测验,我敢保证这其中不会出现约瑟夫·福克斯的名字。其实,约瑟夫·福克斯与他们相比毫不逊色,而且他与那些同辈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被视为代表美国本土音乐文化成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当代享有声誉的美国小提琴家阿隆·罗桑(Aaron Rosand,1927- )一段幽默而却不乏挪揄的话证明了约瑟夫·福克斯的价值所在。他说:“当一个富有的美国人去看牙医,医生建议他要换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问他换牙时介意使用一种本地的麻醉剂吗?病人断然拒绝道:‘不!请给我用进口的麻醉药,因为我花得起钱。’”不幸的是,同样的问题出现在十九世纪之初的美国乐坛,当时的美国人是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美国小提琴家的,尤其是当海菲兹于1917年在纽约的首演取得了决定性成功之后,人们更是对本土的小提琴家弃若敝屣。米沙·埃尔曼(Mischa Elman)——美国音乐会上的常客已经在第一线的小提琴家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同胞,他们来自敖德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而纳辛·米尔斯坦也正瞅准了这个巨大的艺术市场准备动身前来。或许有人会问:“不???还有艾萨克·斯特恩吗?”不错!尽管斯特恩在旧金山接受小提琴训练,但他却出生在俄罗斯,他的老师瑙姆·布林德(Naoum Blinder)也是俄罗斯人。那么究竟是否还有土生土长的优秀美国小提琴家呢?被米尔斯坦誉为是“美国训练出来的最伟大小提琴家”的约瑟夫·福克斯就是少数几位超一流的美国小提琴艺术家。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追求和勤奋努力,才使得他们的“声音”能够在那些亚沙、沙沙、米沙和托沙们的喧哗之上脱颖而出,为美国听众所听到。这里的亚沙指海菲兹,沙沙指拉瑟森(Sasha Lasserson),米沙指埃尔曼,托沙指塞德尔(Toscha Seidel),他们都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创始人奥尔的学生。
如果说福克斯家族的传奇是从约瑟夫开始的话,那么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这位小提琴家的传奇却是从他童年时的一场意外而肇始的。他1899年4月26日出生于纽约,三岁那年,小约瑟夫在家里和一个邻居小朋友玩耍,两人打打闹闹,结果小约瑟夫从客厅里的大餐桌上不慎跌落下来摔伤了左臂。事情的结果可不像打石膏、缠绷带那么简单,他的这只手臂变得软弱无力。医生的建议是假如让这个孩子拉小提琴的话,有可能使手臂变得坚实有力而趋于正常。医生的这个建议还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因为这个家庭里就有一位现成的小提琴教师,那就是约瑟夫的父亲。菲利普·福克斯是一个家道殷实的商人,祖上是奥地利裔的犹太人。他热爱音乐,是一位颇具技艺的业余小提琴家。不过当初他可没有想要儿子学小提琴,所以约瑟夫走上音乐之路可谓是歪打正着,因祸得福。
小约瑟夫也的确是块学琴的料,自从四岁起他拿着那把四分之一尺寸的童琴跟随父亲学琴,技艺提高得相当快。加之天赋过人,六岁时已是当地令人称奇的提琴神童了。眼见自己的教学越来越力有不逮,于是父亲为他先后延聘了两位小提琴教师来指导自己的儿子。路易斯·斯维森斯基(Louis Svecenski,1862-1926)和弗朗兹·克纳塞尔(Franz Kneisel,1865-1926)都是纽约音乐艺术学院(即今朱利亚音乐学校的前身)的教授,其中尤以克纳塞尔对约瑟夫的影响最大,他也是约瑟夫一生中唯一一位正式的小提琴专业教师。克纳塞尔是一个德国手艺匠的儿子,早年曾去维也纳深造,求学于德奥学派的著名音乐家族成员约瑟夫·赫尔梅斯贝格(Joseph Hellmesberger)。1884年他出任柏林爱乐乐团的前身比尔泽乐队的首席,次年受邀赴美,后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首席长达十八年之久。从1905年起克纳塞尔就任纽约音乐艺术学院小提琴教授直至去世为止。作为一位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指挥家和提琴教师他在二十世纪的美国音乐生活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