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族演示文 关键字:黎族民俗 服饰 饮食 居住 交通
黎族织锦 黎族民谣 打柴舞 民间乐曲 鼻箫 黎族织锦 中国最早的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是从海南岛黎族聚居的崖州(今三亚市)向黎族妇女学会棉纺织等技术,然后传入中原地区, 为推动江南一带棉纺织业的大发展,作了技术上的铺垫。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技术都完全出自黎族妇女之匠心。黎族姑娘从六七岁起便开始学习纺织、刺绣, 从小就受到传统纺织技术熏陶。她们使用原始的踞腰织机,就席织布,平纹挖花,飞针走线,正刺反插,精挑巧绣,把心血凝聚在一件件的织绣艺术品上。 每当一对相恋的情侣定情之时,姑娘总是把自己织出的一件认为最满意的花带或者手巾亲手送给“帕曼”(黎语:男青年),表示对爱情忠贞不渝。这珍贵的礼物,便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作为黎族织锦艺术,它不仅反映了制作者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水平,更难得的是,它作为爱情的 纽带,精神的寄托,反映了黎族姑娘对幸福有着无限向往和追求。 民谣 黎乡素有歌海之称。黎族民歌,浑厚朴实、琅琅上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黎族歌谣是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爱唱歌。黎族歌谣分 为民歌和民谣两种。 黎族民谣多是独唱、对唱,用黎特有的民乐伴奏,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古风,讲究节奏 韵律,易于上口传颂。黎族的民歌是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韵调唱的,它是随着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派生出来的新黎歌。一般七言一句,四句 为一首,称为四句歌仔。较长的叙事诗即四句一节,多节续唱下去。除了独唱、对唱之外,还有齐虽、轮唱、合唱,并有乐器伴奏。黎族歌谣关于采用赋、比、 兴的手法,想象丰富,比喻贴切,语言形象,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生动活泼。情歌在黎族民歌中为数较多,是黎族民歌中精湛的珍品。黎族人民吟唱歌谣,主要在 喜庆的日子里,如建新房、举行婚礼、节日戏会、访亲会友等场合,一般是男女对唱,往往唱到天明。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三这个黎族传统佳节,青年男女聚会在 山间坡野,以歌为媒,交流感情,吐倾爱意,寻找情侣。 打柴舞 每当黎族的三月三,或是庆丰收时,人们便聚会于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分成两队,一队持竿打柴,有坐、蹲、站三种,一队跳竹竿,持竿一队把竹竿有节 奏地打击,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跳跃,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唱出“嘿!呵嘿!”这种舞蹈现在称 “竹竿舞”,又称“打柴舞”。 据了解,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 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古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12天、24天、1个月不等时间,然后入土。在停棺“旱赛”期间,丧家及周村 相关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丧家跳打柴舞。 民间乐曲 黎族民间乐曲可分为五种宗教仪式曲、贺喜曲、娱乐和口技曲、生活劳动曲等。祭祀仪式曲主要用在宗教仪式上,如祭祖求神的锣鼓曲、丧礼曲等;贺喜曲主要用于 喜事方面,如清音曲、婚礼曲、闹酒曲等;娱乐曲多为吹奏乐,如鼻箫曲、哩咧曲、口弓曲等;生活劳动曲有摇篮曲、叮咚曲、舂米曲等;口技曲有口哨曲、吹树叶曲等。??? 民间乐曲多由民歌的曲调发展而来。黎族有5个方言,各方言因居住的地域不同又形成不同的土语,而每个土语的民歌所唱出来的曲调和唱腔风格也有些差异。因此,尽管歌的内容可能相同,但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调子。 鼻箫 鼻箫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用五指区特产的白竹制用而成。箫管约 60厘米长,两端各有一小圆孔,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鼻箫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 鼻箫有许多固定的曲调,它们大都是无标题的抒情短曲,每曲都有一定的含义,在黎族人民 中世代相传,但各地也不尽相同。而在黎家青年男女中,鼻箫则多为即兴吹奏,其曲调也因人而异,难怪黎族姑娘可以根据乐曲和音色的不同,能够在很多的箫声中辨认出自己情人独 特的箫声来。“抛个石头探水深,吹曲鼻箫试侬心”。从这句黎谣中也可看出,鼻箫与黎族青年的恋爱生活有着密切关系。黎族姑娘也是吹鼻箫的能手,每逢农闲、节日或恋爱时,当小伙子吹起嘟噜(洞箫)时,姑娘则吹响鼻箫对答。 * 黎族 宗教信仰 人生礼仪(婚姻丧葬) 节日 艺术文化 宗教信仰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自然崇拜指的是直接对自然实物进行崇拜,其等级最高的是石崇拜,如石祖崇拜,灵石崇拜等。其他的还有天、地、风、树和雷公、山、水、火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