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慕课从新奇走向全员应用发布时间2018-007作者本报记者
大学慕课:从“新奇”走向全员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07作者:本报记者 李薇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
日前,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内和国际上均是第一次。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重要举措。
据统计,我国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国内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3200多门慕课上线,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修慕课,我国慕课数量现已稳居世界第一。本期聚焦首批进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四川大学 慕课里走遍“千山和万水”
“我在任高校教师的第三十个年头成为慕课主讲教师,开始是新奇,努力尝试新事物,涉入其中后才越来越领会到这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所在。”
王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也是四川大学“中国诗歌艺术”课程主讲教师。但对于云南临沧市圈内乡斗阁中学初一(7)班的学生而言,这位原本只“存在”于教室屏幕里的教师,也是他们梦想的启迪人。
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学习完“一片风景承载了什么”的慕课内容后,这些山里的孩子用充满童趣的绘画形式,画出了他们心目中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蓝绿色的群山,层叠的白云,站在山顶远眺的人”,学生何嘉欣在学习“中国诗歌艺术”后,便以杜甫的《望岳》为灵感作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嘉欣脑海中的《望岳》有多壮观,就多希望自己也能爬上最高的山顶,去看很远很远的外面世界。
有学生描绘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也有学生画了戴叔伦《兰溪棹歌》中的“兰溪三日桃花雨”。
川大到斗阁中学,1200余公里的距离,王红却通过慕课,拥有了三尺讲台以外的辽阔天地,实现与更多学生无障碍互联互通。慕课,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正迅速突破传统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壁垒,以借助现代技术,联合一切有教育梦想人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热爱学习之人得到平等学习机会,更是教育公平、教育无界、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意义之体现。
“然而,2005年‘中国诗歌艺术’获批川大文科首门国家级精品课,校内每年都开课,也比较受学生欢迎,但12年来选课学生总计不超过5000个。”王红介绍,该课程慕课开设一学期,选课学生竟超过1万人次,着实让她收获了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王红介绍,该慕课课程紧扣中国诗歌特点,谈论涉及诗歌观念、构成要素、表现艺术等诸多话题,如“诗心”“语言张力”“比兴寄托”等,期待使学习者得到关于中国诗歌的鲜明印象。同时还注重艺术欣赏,启发学习者体会、感悟中国诗歌独特魅力。如每周一话题,简要介绍相关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结合该话题作精当讲解,引导学习者探究:中国诗歌以什么震撼人心?诗的语言魅力何在?诗中的时空与现实时空是否相同?传统诗歌为什么爱用典等,诱发兴趣,引领学习者领悟中华民族高贵的人文精神。
此外,慕课平台上信息及时反馈、数据实时记录与分析的强大功能以及教师与学习者频繁互动,既便于教师掌控慕课教学进程,教师也能借助这些信息完善自己校内的教学。“本学期校内同名课程,我就是以慕课视频为基本内容,在课堂上拓展和深化,校内选课学生的平时成绩则根据在慕课讨论区发言的水准确定。”王红以自身课堂教学为例作了阐释。
在一次申领慕课证书阶段,有位学员在慕课论坛中留言:“这是我第一次进行慕课学习,‘中国诗歌艺术’课程带给我温暖和快乐。我的心愿是,4年后在我60岁退休时,集齐10个慕课证书。”这也使王红看到,学习的热情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很多学生都纷纷在这位学员的留言区表达敬意,也表示要向前辈看齐,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学生参与慕课学习人数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更彰显教育意义,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求愈加强烈也会加重教师责任,对教师素质要求不断加码。
“互联网和慕课,也给教师提供了无障碍学习之便利,在慕课平台上,我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也会学习如设计、音乐欣赏、天文知识等以往不太了解或不感兴趣的学科。”王红深深感叹。
诚然,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将必须兼具教育者与学习者双重身份,既要学习本身专业,更要学习许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如互联网技术、慕课制作等,如此,才能更好完成教师肩上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使命。
武汉大学 第一季思政课88881人在线
武汉大学,刮起一阵高校思政风。
武大思政课在线课程,第一季选课人数达88881人次,不光有在校学生,更是吸引了在职教师和社会学习者。
课前,教师把课程任务和测验上传到慕课平台,教师就可通过平台反馈的学生完成数据,基本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如此,课堂上教师就能有所依据地设计教学大纲,组织相应案例展示、讨论、讲解并安排更深层次的研讨,在实现学生更有效学习的同时,也能使教师于其中找到真正教学乐趣所在。至于刚性知识的学习,则可放在课下由学生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