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录音报道中“引出语”形态和作用
                    录音报道中“引出语”形态和作用
    摘 要:“引出语”即广播录音报道中音响出现的“开场白”。“引出语”使用是否恰当和精彩,对一篇录音报道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语”既为音响服务,也为通篇报道服务,有着承上启下、美化结构、烘托意境的作用。常见的录音报道的“引出语”大致包括“叙述式”“描写式”“议论式”等几种形态。同时还有“标注式”“反引式”“非语言式”等形式。 
  关键词:引出语 录音报道 音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广播作品的不断创新,录音报道的采写水平越来越高。在研究把握宏观理论的同时,不少微观问题也引起业内同行的重视。“引出语”作为录音报道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探究。 
  “引出语”即为录音报道中衔接文字和音响之间的过渡文字或其他内容,是音响出现的“开场白”。它既为音响服务,也为通篇报道服务,有着承上启下、美化结构、烘托意境的作用。 
  以往人们对录音报道批评较多的如文章结构呆板、音响没有用“活”等诸如此类的缺点,也有一些问题是由于“引出语”使用不当造成的。 
  录音报道不“活”,很多情况表现在“引出语”不活。录音报道中,运用音响最多的成分是人物讲话,当前最多最易出现的“引出语”是××说、××认为、××谈道等。如果通篇报道的音响都用这种叙述式“引出语”,就会使人觉得呆板、生硬,此篇录音报道自然缺少了生动色彩,失去了“灵气”。所以,在提高录音报道采写质量的同时,同样也要在“引出语”的表现形态上下番工夫。 
  常见的录音报道的“引出语”大致包括“叙述式”“描写式”“议论式”等几种形态。 
  一、叙述式“引出语” 
  叙述式“引出语”以凝练的语言,扼要而直接地将录音报道音响中主要的人物和事实引出来,是“引出语”最基本、最常见的写法之一。 
  例一:88岁的钱学森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在200多位科技同行面前即兴谈了他的心情…… 
  【出现场录音——钱学森 
  刚才领导和同事们都讲我钱学森怎么样,怎么样,那都是千千万万人一起劳动的成果啊。我钱学森只???过是沧海一粟,我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略——钱学森讲他人生三次激动的时刻。 
  作为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钱学森的讲话思想深刻、感情真挚、层次清楚、声音洪亮饱满,本身就有极大的可听性。此段的“引出语”简洁明了,平铺直叙,将重点放在了钱学森讲话的本身上。如果记者在这段话前再加上很多的描述或者是形容词反倒是画蛇添足了。 
  也有一些录音报道的“引出语”看起来是叙述式的,但在写作上又加入了一些文学的元素,使录音报道更有现场感。 
  例二:今天早上6点,家住浦东上南六村2号503室的方女士还在睡梦中,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出录音——方女士 
  我就听到外面的人大喊:“楼顶水箱坏了,大家都起来看一下!” 我赶紧从床上跳起来,到客厅一看,哎呦,整个客厅的天花板都在哗哗地“下雨”,地板上已经水漫金山了。 
  【录音止 
  原来,今天凌晨4点,2号楼顶楼的浮球坏了,3~6楼居民家中不同程度进水。 
  这则录音报道的“引出语”运用恰当,使用了小说的技巧,简洁却清楚地交代了事件,是叙述式引出语的变化性写法。这种写法比传统的写法更有可听性。 
  二、描写式“引出语” 
  描写式“引出语”以展示事物的形象和事件的场景为主要特征。写作时常抓取某一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或有特色的细节加以描绘。这种“引出语”是目前录音报道中较为常用的。但如何描写,怎么样才能描写好,也是我们每个记者必须要学习的。 
  例三:北方冬日的阳光洒在北京地坛医院整洁而安静的院落里。上午10点30分,温家宝和吴仪在刘淇、王岐山的陪同下来到患者和医护人员中间,他们的胸前都佩戴着象征关爱艾滋病患者的红丝带。在与艾滋病患者亲切握手后,温家宝、吴仪等还与患者围坐,促膝交谈。 
  【出录音 
  温家宝:你叫什么名字? 
  患者一:我叫孙福利。 
  温家宝:哪里人? 
  患者一:山西的。 
  温家宝:发现病多长时间了? 
  患者一:五年了。 
  【省略——录音止 
  这条录音报道突破了时政报道“引出语”写法的程序化,写出了鲜明的特色,传递出情感的温度。“引出语”准确、真实而又新颖别致地说明了温家宝视察的地点和氛围,鲜明地突出了新闻主体,简洁地交代了新闻背景,生动地渲染了新闻现场的气氛。区区数十字却为听众勾勒出一幅温暖的画面,再加上记者温文尔雅的描述,真正起到了音响未出就“鲜”声夺人、吸引听众的作用。 
  例四:体育馆内座无虚席,五千位观众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跳水皇后高敏在大家热情的盼望中出现在告别体坛文艺晚会的现场。 
  高敏说:(出录音)我,今年22岁,但我在跳坛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